生产制造型企业股权激励的五大要点
(2023-01-03 11:35:17)
标签:
企业股权激励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 |
分类: 咨询公司 |
博海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把长期服务生产制造型企业而得到的经验进行反复提炼,总结得出,股权激励是能够较好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一剂良药。
那么,是否可以说,适应于其他行业的股权激励方案,同样适用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同行业的的业均有自身的特点,盲目套用只会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
我们需要针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方案,这是需要我们与具体企业面对面探讨的。而作为一个行业里的企业,它们有这个行业共同的特点。在做股权激励方案时,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这里我们一一加以分析。
1恰当评估股权激励核算的资产是做好激励方案的起点。
确定资产边界、剥离无关的资产,实现员工权利与义务对等,也让员工有能力参与股权激励中来。
生产制造型企业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在土地、厂房等基础性资产上面。重资产的特性造成公司净资产规模较大,如果员工以此为标准入股,可能花费数十万元也认购不到公司股份的1%甚至1‰,这样的股权激励可能产生不了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土地、厂房等资源虽然与生产经营密不可分,但土地增值、厂房租金等收入与员工的劳动付出没有直接关系,这就违背了企业做股权激励的初衷。故而不宜作为股权激励的收益来源之一。
这些与激励主体的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资产,可以以租借的形式让他们使用。
如何做好剥离资产的工作呢?
首先应统计公司总资产数值,能够精确每项资产的应统计每项资产情况,不能的,则根据市场估价进行统计。将激励对象经营无关的资产剥离开来,降低股权激励对应载体的价值。
其次,对于公司设备,应根据会计处理规则,计算设备现值,而对于土地、厂房等与激励对象价值创造密切相关的大额资产,应结合激励对象出资能力,确定用租借方式还是用直接计入核算资产的方式。
做好此项工作,既便利了激励对象进入,也保护了原来的企业所有者利益。它是做好企业股权激励管理咨询的前提之一。
案例展示:
深圳某无纺布生产制造企业股权激励方案中,第一步就认真进行了资产边界的明确。首先,由于土地增值、厂房租金等收入与员工的劳动付出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将土地、厂房剥离,以出租的形式租借给激励对象;其次,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及配套设施,按照折旧规则进行折旧,将净值计入股权激励的资产;第三,包括现金、预付类、应付类等资产按照账面值计入。
该项目资产的分类核算计入,令原股东和激励对象都较为满意,他们均认为这样的核算方式正确评价了激励对象能够影响到的资产情况。
2统一持股,减少分层持股造成的对抗和博弈
很多企业偏爱分层的持股方案,我们承认它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恰当且有效的:比如,当一家企业走多元化道路时,分层持股能够针对不同业务板块有效发挥作用,让整个企业焕发勃勃生机。而本文谈到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业务一般专注于某一领域或少数几个相关领域,它们更多的适用统一持股的方式。生产制造型企业环节较多,分层持股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而且,下级持股特别是自然人持股,易带来退出难的问题,造成下层持股员工与公司产生对抗和博弈。
统一持股一般指所有激励对象在一个层面持股,而不是分层持有。实行统一持股的方式,首先应明确的是激励对象直接持有还是间接持有公司股权。通常,我们建议在公司之上建立合伙性质的持股平台,激励对象在持股平台统一持股,间接持有公司股权。
案例展示:
深圳某无纺布生产制造企业股权激励方案中,我们首先设立子公司新材料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持股平台,员工在持股平台持股。
3根据公司特点,选择恰当的利润核算方式
股权激励中利润的核算非常紧要,深刻影响股权激励效果。股权的分红和增值与公司利润息息相关,因此,在股权激励方案落地前,公司利润核算需要得到各方的一致同意。每个公司特点不同,对老板的信任程度也不同,因此要选择恰当的核算方式。
根据员工对公司公布的利润数据的信任程度,我们可以总结三种相对应的利润核算方式。
首先,以公司账面净利润为准。有的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信任机制,员工对企业发展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对老板信任度高,加之公司已经制定有较为规范的财务统计制度,则可以公司统计的账面净利润为核算基准。
其次,以公司毛利润为准。在公司财务统计还不完善,员工对老板不够信任的情况下,可以以毛利作为利润核算的基准。因为毛利更为直观,他人很难作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原材料和人工波动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让员工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紧密挂钩。
第三,以公司模拟利润作为利润核算基准。针对员工对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认可度不高。我们还有第三种处理方式,即根据公司的收入、支出和费用,模拟计算公司利润。
模拟利润=公司销售收入-直接成本-期间显性费用-其他综合费用。
以上为公司利润核算的三种主要方式。有的情况下,企业希望在已有业务方向中选择某个方向集中发力或者选择新的业务方向增加公司收益,我们还可以缩小非重点发展业务利润比重、增加重点发展业务的利润比重,以设计成新的股权激励中的利润方案。这种方式想要准确把握较难。
前一篇:如何助力组织效能提升
后一篇:制造业转型有哪些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