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心净化论(924)本事经(1)破无明盖

(2025-10-24 23:29:18)
标签:

佛法

赞评

杂谈

        本事经卷第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  诏 译
一法品第一之一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芻当知,我观世间,无别一法覆障群生,驰骋流转生死长途,如无明盖。所以者何?世间群生由无明盖所覆障,故驰骋流转生死长途。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修起慧明,破无明盖,出贪爱网。汝等比丘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无别有一法    覆障诸群生    驰流生死途    如无明盖者
无明大愚暗    由斯久流转    彼此有往来    升沉高下趣
若破无明盖    解脱贪爱网    不处生死流    以无彼因故
【海印赞评:吾从世尊那里听到佛对弟子们这样说:比丘当知,我观世间之中,没有别的一法如象无明覆盖障蔽众生,奔走流转生死长途。为什么会这样?世间众生因被无明盖所覆障,故而奔走流转生死长途。由于这个缘由,你们应当这样去学,我该怎样修起慧明,破除无明覆盖,解脱贪爱网罗。你们这些弟子应这样学。这时,世尊为让大家明白要义,就说了破无明盖的颂词偈语。《本事经》是佛十二部经之一,由梵语译为如是语、如是说,是指如来说圣弟子前世等事,共有七卷,由唐玄奘翻译。唐大慈恩寺玄奘三藏法师,就是电视剧《西游记》所演的唐僧,姓陈,偃师人,俗名祎,十三岁随哥哥出家,遍学佛法经律论等,受具足戒,名冠上京。唐玄奘深感所学有所隐晦,不能究竟根本,便欲西游学大乘以明心,于是“表请不许,师不为屈”,唐贞观三年初,踏上万里孤游之途,具尝艰苦,历经西蕃诸国,贞观七年到达印度。此后游历途中,师先后参学各国寺庙高僧,礼拜佛牙齿、佛澡盆、燃灯佛授记等圣迹,在佛顶骨城礼拜佛顶骨,及龙王窟中的佛影,菩萨千生施眼处,割截身体处,饲五药叉处等灵地,就僧拜师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因明声明论,大乘诸经论,又学受百论,广百论,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礼佛从天降下三道宝阶塔,参拜佛生处,佛涅槃处,佛转法轮处,菩提树下金刚座处,礼拜耆阇崛山(灵鹫山),竹林精舍等圣地,然后进入那烂陀寺,以戒贤老和尚为师,学瑜伽论等。这是玄奘法师西游最重要的拜师之一,戒贤老法师受菩萨示意,专门等候唐三藏前来,传授瑜伽师地论等经典。师学成后继续游学,从大乘部遍学诸经论,从大众部遍学根本法论,回到摩揭陀国,到杖林山胜军论师处所,学唯识抉择论、意义理论、庄严经论等,和法师研讨法理,与外道论难伏之,由此声名大振。“师受请登床,专称扬大乘之论意,无一人能致言难者”,也就是摧伏了外道,没有人敢与师理论。贞观十九年师回到京城,以所获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唐太宗便安排师在弘福寺传译之。唐高宗永徽三年请于朝,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即今大雁塔也。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追荐先帝,使师居之,师就在此处翻译《大般若经》,先后共译佛经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后师寂,寿六十五。唐三藏法师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卷四、《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十二等。海印之所以着重介绍唐玄奘法师,因为在诵读《大般若经》之后,在瞻仰大慈恩寺以后,才会深切感受三藏法师多么伟大,绝不能对法师讽刺嘲笑而犯口过,以免跌入地狱。《本事经》所称的苾芻,从梵语译成比丘,又译为乞士、除士、除馑男、道士等,是指出家为佛弟子、受具足戒的修行人,以下行文皆以比丘称呼。佛在《本事经》一法品第一之一,一开始就说明,没有第二法能象无明一样覆障群生,即覆障众生,可见无明覆障,是修行人和所有人遇到的根本问题。佛证悟无明是众生生老病死的根本,无明缘行,行缘识,一直到有缘生老病死。世尊睹大明星悟道,就是证悟缘起性空。无明是什么呢?就像地球之初的混沌。无明是指暗钝之心,没有照了诸法事理之明,简单说就是心为痴暗,体无慧明,没有智慧之光,故叫无明。无明以愚痴为性,常说无明为父,贪爱为母,原始的一念为根本无明,由根本无明派生出来的惑业,称为枝末无明。所以佛要我们破无明盖,出贪爱网”,不被无明覆障,因为不处生死流  以无彼因故”。若我们修行去除无明覆障,解脱了贪爱网,就不会在六道生死中轮回。因此,从根本上去除无明贪爱,就是从原始拨正了方向,也就是从因地走上正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因,就是指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