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心净化论(854)佛说四十二章经(39)

(2024-04-15 18:24:35)
标签:

佛法

赞评

杂谈

 佛经原文接上)触事无心难。宋真宗注:心求清净,触境而兴。若能遇事不徇物情,斯为难矣。)
【海印赞评:世尊继续说二十难中第十难:触事无心难。宋真宗注释说,心求清净,触景生情。如果遇事能够不生感触,这是非常难的。我们深刻解悟触事无心难,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触。眼耳鼻舌身,是人的五根;色声香味触,是人的五蕴。身体有所感触,就叫做触。身根所触有坚、湿、暖、动等十一种。《俱舍论》说触者有十一,谓四大种性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及冷、饥渴。触者,谓根、尘、识和合生,意思是身根、事物和意识聚合一起,对境而起、依他而生的就叫做触。什么叫做无心?真心离妄念,叫做无心,不是说没有心意识,而是说没有妄念。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这也是无心。一时间休止心识而使不生,也是无心。为了更深理解无心,特引用《大宝积经》中一段经文来说明。“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处,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先德云,一念妄心僅动,即具世间诸苦。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则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文殊菩萨的这段话,证明佛说“有心皆苦,无心即乐”。我们遇事不生妄念,说来容易,做到却难,诚如文殊菩萨所言,如同学习射箭,因为长久练习熟能生巧,才会百发百中;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处,也要久习成就,更无心想,就会得到静定。因为妄心一起,诸有就来;妄念一动,被苦刺伤,所以说“有心皆苦,无心即乐”。佛说“触事无心难”,是说遇事保持真心、不生妄念很难。文殊菩萨是智慧化身,曾是佛的老师,此世是助佛教化的弟子,他的初学不思议三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无心定。《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不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