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净化论(831)佛说四十二章经(16)
(2023-11-08 21:19:45)
标签:
佛法赞评 |
(佛经原文接上)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宋真宗注:夫不绝爱欲,即为前境所缚。既为前境所缚,则爱欲习气依然复生,故使真智蒙蔽,无由证觉矣。)
【海印赞评:佛告诉我们,使人愚蠢蒙蔽的原因,就是执着的贪爱和物欲。宋真宗注释说,如果不断绝爱欲,就会被执着的贪爱和物欲所束缚。一旦被爱欲束缚住,爱欲习气依然复生,修行境界就会退转,致使智慧蒙蔽起来,无从证觉开悟。所谓前境,即是让爱与欲生起的诸多因缘,比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由此知晓爱从受来,取从爱来。在我们一般的观念中,觉得爱就是最好的,其实这是犯了高推圣境的毛病,而不知道爱有瑕疵,也不圆满,能够生出善恶和生死轮回。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爱是贪图、染着之意,佛说“贪染名爱”。爱有染污之意,即是贪爱,如爱妻子儿女等;爱无染污之意,如爱师长等。都说母爱伟大,因为相对于其他的爱,父母之爱无私无畏,为了自己的子女不辞劳苦,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生命,还有令人赞美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佳话。孟子则要求我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很难做到,遑论去除爱欲。而情人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师友之间等等,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爱,那是因为这爱超越了自私和小我。那种把爱演绎成为崇高的道义,例如伯夷、叔齐宁愿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也“义不食周粟”,已经少有人知晓这样故事的精义。至于“义薄云天”的关羽,也曾被当做“封资修”黑货而被砸烂,让放射人性光辉的大爱,蒙上了一层污垢。我们深知,人与人之间,社会组织之间,确实需要爱,也需要道义,更需要“少欲知足”,因为不能让人变得愚蠢,不能让我们高尚的品性,染上令人讨厌的污垢。今天有个朋友问我,学知识和学智慧有什么不同,我回答说,学习知识需要积累,是做加法,而学佛是做减法,去除本性之外的一切,包括贪爱和物欲,才会获得智慧。智慧在哪里,无所有,不可得,心无挂碍故,才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