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净化论(832)佛说四十二章经(17)
(2023-11-13 19:40:32)
标签:
佛法赞评 |
(佛经原文接上)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者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婬。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宋真宗注:夫为善者,不杀,不盗,不邪行,是为身之三善。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之四善。不嫉,不恚,不痴,是为意之三善。若背此者,即谗构离间,谓之两舌。咒诅毁渎,谓之恶骂。语无诚实,谓之妄言。谄谀巧诳,谓之绮语。妒贤掩善,名之为嫉。愤彼衔怨,谓之为恚。不忧生死惟恣贪欲,谓之为痴也。)
【海印赞评:佛说: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是哪十事?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婬。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宋真宗注释时,把原来译文的恶骂,改成恶口,现在的许多经文都采用恶口一说。关于十善或者十恶,诸多经典都有此类记载,内容虽有出入,主要旨意应是相同。比如《圣经》里有“十戒”,是上帝与摩西的契约,逃出埃及的子民不可违反。汉语的成语里有“十恶不赦”,是指十种大逆不道。佛说的十善十恶,后来被融合进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十善被舆论颂扬,十恶被法律惩处,善恶结果大多眼前可见,也有需要放长时间段才能看到,但是,无论是善是恶,都会形成业力,在生死中浮沉,在六道里轮回。肉眼能见的是今生今世,如果想要知道前世来世,就需要宿命通,具备天眼慧眼。所以宋真宗说“不忧生死惟恣贪欲,谓之为痴也”,真是十分精当。我们不妨把十善和十恶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看看身三者,有没有不杀,不盗,不邪行;看看口四者,有没有两舌,即谗言构陷、挑拨离间;有没有恶口,即咒诅诋毁、亵渎谩骂;有没有妄言,即虚构事实、瞎说八道;有没有绮语,即谄谀拍马,巧言欺诳;看看意三者,有没有不嫉妒,不怨恨,不痴迷。我们为什么需要亲近十善,因为我们现在的福报,是前生前世福报所致;而现在如果悖理逆天,行使十恶,就是把福报挥霍殆尽,让十恶反报自身。有人如果不信生死轮回,那就请阁下分析一下,为什么每个人的命运不尽相同,哪怕是同样父母所生,哪怕是同一个老师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