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净化论(823)佛说四十二章经(8)
(2023-09-16 18:50:23)
标签:
杂谈 |
(佛经原文接上)佛言: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宋真宗注:沙门梵语,合云沙迦门囊,已略其二字,此云勤息,谓能勤修众善,勤息诸恶。又云息恶,取止息之义也。盖谓辞其亲,出其家,息诸恶,勤诸善,乃为道人也。故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宋真宗注:二百五十戒,其条目具载大藏中小乘律四分戒,此不繁。云四真道行,即知若断集证灭,修道为四谛真实道行也。若坚持清净进志不退,即渐成胜果也。)
【海印赞评:佛说四十二章经的第一章就是沙门。什么是沙门呢?佛说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佛为什么先说沙门,因为沙门是专心修道的人,首要是能辞亲出家,舍身求道,故而世尊将佛、法、僧并称为三宝。有人喜欢说解放全人类的大话,自己能不能先解放自己?恐怕是做不到,因为要求别人容易,要求自己很难。所有的圣贤,没有不是先要求自己的,例如老子骑青牛出关,功名利禄全放下了;孔子是仁者爱人,做了“万世师表”;释迦牟尼佛“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真正做了沙门榜样。宋真宗对沙门的解释,简单易懂,恰到好处,足见是真佛子。沙门是梵语翻译而来,原来叫做沙迦门囊,鸠摩罗什法师觉得说起来不方便,就简称为沙门,不管是外道还是佛徒,只要是出家人都叫沙门。沙门旧译为息心、静志,宋真宗解释是辞其亲,出其家,息诸恶,勤诸善,乃为道人也。这种通俗说法,一般人更容易懂得。若真要明白什么是为道,什么是识心达本,什么是解无为法,需要下许多功夫。佛说“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无论是大乘中乘小乘,说来说去,万法不离其中,都是行善去恶。沙门有二百五十戒。戒梵语叫尸罗,是清凉之义,防止身心犯过为戒。“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戒是一切善法的梯櫈,有生防非止恶的功德。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四级,二百五十戒属于具足戒。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是为四科,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基本的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四真道即四真谛,前文已经解释。佛在《涅槃经》中说,“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又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了生脱死,就是得了阿罗汉,这是小乘的最好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