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预防脑血管病?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心脑血管病大多数都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们每个人多加注意,就可以大大限制这种病的发生,所以要重在预防,预防分三级。
一级预防:需要健康的生活,无病防病,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国际社会的健康共识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对健康寿命来说,遗传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和行为却占了60%。即使有家族性的遗传病,如果能够很好的控制,就可以不发病,可以不影响所有的器官。那么再往下代遗传的时候就会明显的好转,它也会在你这一代时不会引起继发性的心脑血管病。这一点是取决于自己的,所以健康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只要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控制90%的2型糖尿病、80%的冠心病、一半以上的高血压以及1/3的肿瘤。那么什么样的人具有危险性、特别要小心呢?有八个因素,即:血压高、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纤颤、吸烟、很少运动、超重、家族史。同时有3个及以上的都属于高危人群,只要发生过一次脑卒中就已经算高危了。要求建立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不吸烟、不能太胖、多喝水、有一个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的金字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烟草和烟雾中有250种以上有害或致癌的物质,因此请吸烟的人记住,烟雾有害,而戒烟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医疗干预。肥胖是慢性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发生冠心病肥胖的人要比不胖的人高出2~5倍,肥胖者发生高血压也比正常人高出2~6倍,发生糖尿病比正常人高出4倍。而我国成年人超胖、超重已经达到了32%,也就是说1/3的中国人体重已经超重,这一点是要认真重视的。再有合理的饮食包括减少钠盐,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盐要降到5克,卫生部发的限盐勺要求要降到6克以下,所以应控制总的热量、减少脂肪、多吃蔬菜水果。还有要坚持有氧运动1、3、5、7的规律,即每天至少要运动一次,每次连续运动30分钟,如果无法确保每天一次,那就一周至少5次。运动适宜的程度是看心率,即170减去年龄就是运动时的心率。
二级预防:是定期查体,防止“三高”酿成脑血管病。
提前控制“三高”,就像一个大堤,需要经常检查,堵住漏洞,60岁以上,每年都要做健康查体。卫生部对高危人群有一个卒中筛查的计划,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量血压,如果有高血压,最好天天量;二是做血液检测,查生化指标,了解自己的血脂和血糖的情况;三是做脑血管超声的筛查。超声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检查手段,它对人没有伤害,而且也很便宜、便捷,它所能提供的不仅是血管的形态,而且时时可以随访。如果超声已经查出问题,就可以再做CT和核磁,那个对人也是没有伤害的,也能够看出有没有血管狭窄。同时磁共振血管造影还能对未破裂的动脉瘤提前检查。一旦血管狭窄超过了70%,在卫生部的脑卒中筛查计划中就需要防治了,否则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会达到26%至30%。血管狭窄超过70%都要干预,或者做支架或者做内膜剥脱。
三级预防:如果已经患有脑血管病就要防复发,不能让它反复发作,否则就会造成不可挽救的结果。
人体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系统,它有自己内稳的机制,所以健康科学的保健是要保障内稳机制的有效性。我们要恢复身体自己应该保障的稳态,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保障这个稳态状态,不让它发生大的紊乱。最后总结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习惯好,勤查找,全面分析到,适度干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