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哮喘是一种慢性且反复发作的疾病,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尤为必要。
避免接触各种变应原、职业致敏物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职业致敏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醋、邻苯二甲酸锌、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非特异性的还有甲醛、甲酸等。另外,一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吸入物也可诱发哮喘。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后者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气温、湿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也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季节变换时发病较多。
加强心理治疗: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会促使哮喘发作。这是大脑皮质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因此,应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放松、自我调整。
避免呼吸道感染:哮喘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诱发哮喘。因此在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在易感期内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合。增强自身抵抗力,及时添加衣物,在寒冷季节戴口罩。
药物引起哮喘发作:如普萘洛尔、阿司匹林、其他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老年人为治疗心脑血管病常需服用阿司匹林、β2受体阻断药等,为避免哮喘发作应权衡利弊,选择性用药。
避免吸烟:老年哮喘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占60%左右,多数患者正是在长期吸烟的基础上才形成哮喘。由于吸烟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吸烟,尽早戒烟。
社区干预: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规律的肺功能检测,客观评价哮喘发作程度,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用药计划,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长期定期随访保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