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的运动疗法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01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糖耐量异常者、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有微量白蛋白尿、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无明显自律神经障碍的周围神经病等轻度合并症患者;无酮症酸中毒的1型糖尿病患者。
禁忌证: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 16.8 mmol/L;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肌酐> 176.8μ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感染的患者。
02
处方原则
必须体现个性化的原则。首先要询问和调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方式,掌握日常活动的类型,参考日常饮食摄入量,决定运动种类和运动量,制定出相应的运动处方。对于日常工作较忙的上班族,无法挤出特定的运动时间,可指导患者尽量骑自行车上班,或在目的站的前一站下公交车,步行上班,并尽量少乘电梯,鼓励徒步上下楼。
03
运动处方
由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组成。
运动种类:以有氧运动为主,适当加入肌肉力量训练的内容,但必须考虑不要加重心血管和骨关节系统的负荷,以保证运动处方的安全性。适宜的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游泳、阻力自行车、有氧体操等,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和环境条件加以选择。
运动强度:采用40%~ 60%最大摄氧量或取运动试验中最高心率的60%~80%作为运动靶强度,有条件者可考虑使用代谢当量和自觉费力程度分级来计算运动强度。如果无条件作运动试验,可选用公式计算:靶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50%。开始时宜用低运动强度进行运动。
运动时间:通常每次运动时间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 40分钟,餐后60~120分钟时段运动效果较好,避免空腹运动。
运动频率:至少每周运动锻炼3~4次,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每次运动后不觉疲劳的患者,可坚持每天运动一次。
04
注意事项
必须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达到最佳的运动疗效,较满意地控制血糖水平。
运动实施前后要有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以避免心脑血管意外或肌肉骨关节损伤的发生。
运动疗法的指导以集体教育指导效果为佳,根据各人的病情及体力,循序渐进,指导患者从较低强度的运动逐渐过渡到较大强度的运动;同时强调运动锻炼应持之以恒,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定期测量体重、体脂量、肌力,检测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评价运动疗法的效果。
伴有并发症的患者,运动处方除了考虑改善糖代谢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兼顾受损脏器的残存功能,需请专科医生指导,切不可盲目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