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吃”出结石来
(2022-11-07 14:34:11)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妇女发病率尤高。诱发胆结石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饮食不当是患胆结石最主要的原因。
01
经常不吃早餐
饮食习惯不合理,特别是经常不吃早餐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饮食规律者。经常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汁长期贮存于胆囊内形成淤积,胆酸含量减少,胆汁过度浓缩,胆汁中胆固醇呈饱和状态而在胆囊沉积,容易造成结石的形成。
02
嗜吃高脂饮食
过食肥甘及动物内脏等,因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胆汁中胆盐与胆固醇比例失调并发生沉积,会逐渐生成以胆固醇为主的结石。再者,过食高脂饮食者体质多肥胖,不好运动,胆囊肌张力下降,胆囊排空延缓,易导致胆汁淤积而形成结石。
03
过分喜爱甜食
过量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时胆固醇合成、积累与沉积也增快,导致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易使人发胖,增加形成结石的危险。
04
长期低脂饮食
与过食肥甘相反,长期素食也会促进胆石形成。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胶粒状,悬浮于胆汁中,当这一比例遭到破坏时,便易形成结石。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导致卵磷脂与胆固醇、胆盐比例失调;加之长期素食,会减少胆汁的需要量,使胆囊内胆汁浓缩,因此也容易形成结石。
05
经常大量饮酒
嗜酒也是促进胆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因为酒精可直接影响和损害肝脏中的胆红素酶,使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另一方面,长期饮酒又会使红细胞破坏加速,使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大量胆红素沉淀同钙结合,就易形成胆红素性结石。
06
忽视饮食卫生
我国农村中胆石症之所以高发,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特别是与蛔虫感染有密切关系。据调查,在农村,胆石中70%是以蛔虫残体和蛔虫卵为核心形成的。蛔虫在患者肠道中逆行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核心而容易形成结石。
07
长期饮水过少
饮水少可致血液、胆汁黏稠,日久易形成结石。
08
长期服用人参
长期服用人参,会使胆结石的发病率增高。这是由于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成分,易使人发胖;人参还含有类激素样物质,有抗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易使胆汁浓缩、沉积而形成结石。
总之,要想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应注意膳食平衡,少吃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有防止胆石形成的作用,还可通大便,有利于胆囊、胆道的收缩和胆汁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