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早防早治健康到老
“我国疾病谱中,85%是慢性病,早期是可以控制的。比如现在医学界正努力攻克的‘堡垒’——慢阻肺,早期干预能极大减少将来的合并症。我们想让肺功能检查像量血压一样在基层普及。”钟南山院士说。
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每10人就有1人患慢阻肺。钟院士建议,公众应在40岁以后每年做常规肺功能检查,对于重度吸烟或有重度职业暴露的人,还需要提前。钟院士再三强调:“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做到疾病早防早治,才能让大家健康到老。”
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专家樊代明
相处和谐才快乐
别和自己较真儿,别和自己过不去。健康生活就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凡事都有规律,人离不开自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用。与人相处不猜忌、不设防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毕竟我们每天最主要的是和人打交道,只有相处和谐自己才能快乐。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专家邱贵兴
腿痛再补钙,晚了
一般以为,人到老年腿脚疼痛是“缺钙”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其实,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疼痛症状,骨骼中的骨量已丢失30%~50%以上了,这时再单纯补钙就晚了。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年轻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这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使骨丢失加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走路时讲究挺胸提臀,就能预防骨关节病。一挺胸、一提臀,肩部和胯部自然就都往后走了。再比如坐着时,要尽量让下腰椎部位贴住座椅靠背,或在腰部垫个小枕头。此举能帮助保持腰椎曲线向前,避免腰部劳损。简言之,坐立行都得顺着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脑血管科专家陈可冀
养生先养心
自诩为“80后”,自嘲五音不全88岁高龄的陈可冀院士是个风趣有活力的“老顽童”。在他看来,养生首要是养心。
1.对于自然寿命,不要刻意追求。寿命的长短15%决定于遗传,但60%决定于自己;且现代人每天都处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外界环境中,所以从年轻时就要养生保健。
2.不攀不比,少欲望。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不管赚多赚少都要开开心心;不管每天吃荤或吃素都觉得香;穿衣打扮能御寒保暖即可。
3.夫妻感情好,就是抗衰老。夫妻关系要像“桃花源、杏花村、平安里”,不应该是“多‘恼’河、狗不理、火药库”。
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专家曾益新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人生要精彩,健康是基础。这是我多年来从医的最大感悟。但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高血脂、糖尿病、中风等各种疾病,且发病的人越来越多,病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年轻化,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与精神枷锁。
这些疾病能防能治吗?答案是肯定的。怎么治?怎么防?答案是预防走在前面。要想长久地拥有健康,首先,要建立预防理念,要对吸烟、酗酒、暴饮暴食、长期熬夜、不重视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声说“不”;其次,生病了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和医生沟通,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治病科普常识,请务必记住:“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