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误区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1
运动量越大越好
适量运动可产生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减轻体重的效应。但过量运动也会带来相应的损害,例如低血糖、心脑血管事件、肌肉酸痛等,不但起不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还可能升高血糖。因此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坚持。运动前应进行专业评估,根据病情决定运动的形式和运动量。
2
清晨起床空腹锻炼优于暮间运动
首先,空腹锻炼易发生低血糖,且清晨尤其在太阳未升起时,地表空气微粒杂质多,污染严重,不适宜外出。其次,清晨血液黏稠度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高,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糖尿病患者(尤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把清晨到上午9点作为自己运动的“戒区”。
黄昏是体育锻炼的理想时间,因黄昏时人的心率、血压最平稳,嗅觉、听觉、视觉、触觉最敏感,人体应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黄昏时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准。因此,推荐糖尿病患者晚餐后锻炼。
3
做家务很累,不用再运动了
家务劳动虽然繁琐、累人,但以局部精细操作为主,实际上运动强度很低,消耗的热量不多,所以虽然比完全不活动要好的多,但家务劳动不能代替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