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康复训练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生活方式
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情,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积极治疗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等可引起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
平衡液体摄入,过量液体摄入会增加尿频和尿急,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具有利尿作用应少喝。
饮食清淡,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
定时排尿训练
这种训练需要患者能控制尿急、延迟排尿、或按时排尿,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尿急和减少排尿次数,从而增加膀胱容量,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通过训练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
减少尿急的方法:
消除外界刺激,例如关掉水龙头。
更换体位,曲腿站立并交叉双腿会对一些病人有帮助。
压迫会阴,如坐在一些坚硬的物体上,如椅子扶手或一卷毛巾上。
收缩盆底肌,努力保持20秒。
分散注意力、踮脚站立。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被提倡为预防及治疗尿失禁的手段,指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改善盆底肌功能,加强控尿的能力。
训练前排空膀胱,全身放松。体位不限(坐位、站位、卧位均可),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生殖器周围肌肉,也就是夹紧肛门口与尿道口(女性尿道口、阴道口),就像忍住大小便一样。
目前常用两种盆底肌锻炼方法:
快收缩训练:快速、有力的收缩盆底肌并快速放松。每组训练收缩和放松肌肉10~15次,每次训练完成5组训练,每天进行2~3次训练。
慢收缩训练:逐渐收缩盆底肌并维持5~10秒,然后慢慢彻底放松肌肉,休息5~10秒,完成一个收缩动作。每组训练收缩和放松肌肉10~15次,每次训练完成5组训练,每天进行2~3次训练。
两种方法训练不同的盆底肌纤维,可以两种方法交替进行训练。训练1周左右,逐步增加每天的训练次数。训练强度以老人能耐受、训练后第二天无明显疲劳感为宜。
盆底肌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运动训练效果更佳。合理掌握训练节奏,不要过度锻炼。在训练时要注意训练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导致盆底肌肉疲劳;循序渐进的肌肉训练或连同其他物理治疗辅助训练,例如生物反馈、阴道锥、盆底电刺激,可以帮助恢复和加强盆底肌,改善尿失禁症状。
药物治疗
诊断为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可以在泌尿科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对于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尿失禁建议医院泌尿科就诊,接受专科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