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军之三:慈悲之心

标签:
慈悲钱学森五行相生陈剑军健康指南 |
分类: 休闲娱乐 |
宇宙从“无”中产生第一个“有”的单位是沟通造就的产物,这个“沟通”充满无上正等正觉、充满激情、充满慈悲、充满和谐、充满自在、充满爱,执行着太阳母亲对大地的法则——平等、博爱、热情、温暖、奉献、包容、造就、如愿、无私、满足。生物世界也是如此,凡是能存活数千年以上的生物无不都在执行着太阳对大地的法则。
例如生长数千年的苍天古树,周边都生长着繁多的植物,以及寄生着大量的细菌、寄生虫而形成的生物链;动物中的百年海龟,其自身环境造成的饮食结构特殊、习性温和。它们无不都在执行着太阳对大地的法则。
在人类社会,凡长寿之人也都在执行着太阳对大地的法则。因此,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医学的原理,去造就人的心性,让身心去执行太阳对大地的法则,是使人健康长寿的唯一出路。
回忆我的过去,
误将生活当准则;误将生命当侠客;
一、什么是真正的“慈悲”?
明天地之理,知苍生所求,持“阿耨多罗(即无上正等正觉)”而行之,为慈悲。当我们出生时,如果没有母亲的母爱,知生命生存之所求,辛劳并快乐的哺育我们;当我们成长时,如果没有先辈的关爱,知生命定有深义,将其一生的积累,凝重并无私的传授我们;如果没有天地造化,供给我们所需要的阳光、水、空气和食物;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圣贤先哲们的慈悲,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如果我们不以知恩报恩、顺应天道,以慈悲之心恩泽天下,我们的心灵世界能否得以自在……
二、怎样建立慈悲之心?
科学泰斗 钱学森先生在《论人体科学》中指出:“人是一极为复杂的物质的巨系统,这个系统又是开放的,与周围的环境、宇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可以说人与环境、人与宇宙形成了一个超级巨系统”。既然人是“系统”,就存在着关连性,即:生灭定律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形。如何建立自己的慈悲之心,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人若能顺应自然规律,利用阴阳五行法则,趋利避害,照顾好自己即为慈悲之心。
2.人若能以哲学的世界观研习各类文化,去除迷信,以科学的发展观求索天道(即自然),让自己和他人逐步走向健康与健全的发展之路,即为慈悲之心。
3.人若能以生命科学的原理造就自己,也成全他人,走向延年益寿、青春永驻、身心自在,为慈悲之心。
4.人若能正确运用天体运行中所产生的磁场,为慈悲之心。
5.人若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取长补短,遇事淡定,乱中有序,为慈悲之心。
6.人若能认识并理解钱学森先生的《论人体科学》,而构建自我身心的和谐,与万物的和谐,证悟而修持,为慈悲之心。
7.一个人若能证明生命的意义所在,并能知晓身边万物所求,持 “阿耨多罗(即无上正等正觉)”而行之,为慈悲之心。
8.万物归宗,一个人若能通晓生灭定律与不生不灭定律之间的转换体系,持“阿耨多罗(即无上正等正觉)”而行之,为慈悲之心。
11.一个人若能通晓自然的法则,随遇而安,恩泽天下,将其所有积累随顺因缘而布施,为慈悲之心。
12.一个人若能持“阿耨多罗(即无上正等正觉)”而行于布施,为无上慈悲之心。
本刊健康管理专家:陈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