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要尽量少用抗生素

标签:
红霉素抗生素健康指南科学使用庆大霉素健康 |
分类: 养生保健 |
文/吴静
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并证明了它能抑制许多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后来,英国两位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钱恩提纯了青霉素,给实验室动物加以试用,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并把这项技术奉献给人类,1941年给病人试用,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自此,开辟了抗生素发现和使用的新纪元,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天然抗生素不少于9000种,其中很多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已成为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
一、少用抗生素的原因
几乎每个人都用过抗生素,包括很多婴幼儿在内,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医生动辄就是用抗生素输液。虽然抗生素在医学上有重要作用,但药物副作用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滥用,它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即抗生素不是万能的。滥用抗生素就意味着使细菌造成强烈的耐药性,否则对人尤是婴幼儿危害相当严重,对儿童来说是灾难性的,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这样做最后最可怕的结果会是在某一个地区,某一时间里所有的抗生素都不管用。所以,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常识,是十分必要的,以消除其不良影响,积极地避免抗生素的侵害。
二、使用过量抗生素的危害
很多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都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严重伤害,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喉咙发炎、呼吸困难、气喘、荨麻疹、发红、发痒、不正常出血、皮肤或眼晴颜色变黄、食欲降低、味觉变差等症状,甚至有可能发生休克性死亡。
例如,四环素类易导致牙齿珐琅质发育不全及永久性变色,因而禁用于8岁以下儿童、孕妇及授乳妇女;红霉素等常用抗生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专家建议16岁以下的孩子不要服用氟派酸,因为它会影响骨骼等的发育;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和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造成听觉和肾脏的损害;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表明多种抗生素都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人体的抵抗力;婴幼儿使用抗生素,成年后哮喘的发病率大幅提高。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滥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会引起菌群失调,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如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生态平衡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过度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在抗生素的选择下,使越来越多的病菌过早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原有的抗生素失去相应的疗效,因此要治疗就要加大剂量或使用效果更强的新型抗生素。美国的研究表明:1996年链球菌21.7%的品系能抗青霉素,到1999年这个数字就涨到了26.6%;同一时期,这种病菌抗红霉素的品系从10.8%上升到了20.2%。这样长此下去,就会因新型抗生素不能及时开发,最后最可怕的结果会出现在某一个地区,某一时间里所有的抗生素都不管用,电视报道有一个女孩手一点点烂掉,而难以找到有效的抗生素就是一个例证。
三、选择抗生素的原则
鉴于以上原因,在为患者尤其是儿童选择药物时,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产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般抗生素以空腹服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二小时)之吸收效果较好,但若对胃部造成刺激,则可与食物一起服用为宜;
2、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且无预防感染的效果,故能不用抗生素的尽量不用;
3、在用抗生素时,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能用老的不用新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4、不要频繁更换抗生素;
5、能吃药治疗的不要打针,能打针治疗的不要输液;
6、不要长期服用抗生素。
总之,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治疗。医生和家长应根据患者病症或病情从安全、有效、经济三方面选药,选择敏感度高、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好、副反应少的药物。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按照“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抗生素”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使用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