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感觉自我测病

标签:
健康 |
《健康指南》为您的健康指南——
1.进食油腻性食物以后,如果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2.经常食后不久,便感到饥饿,同时上腹隐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溃疡。
3.食后腹胀加重,平卧时能减轻,经常气短,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为瘦弱者,很可能患有胃下垂。
4.食欲良好,而体重明显减轻,并伴有乏力、怕热、多汗、易怒、焦躁、眼球稍稍突出等症状,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
5.平时食欲不振,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吃些油腻食物后就要腹泻,这是由于肠胃功能减退而引起,可能肠胃有病。
6.食欲正常,但在食后有肠鸣、便意感,即欲解大便,有时表现出吃一顿解一次便,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是患有肠胃功能紊乱、肠过敏症或慢性肠炎。
7.中老年人,无其它病因引起的食后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这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
8.中老年人,食欲旺盛,甚至亢进,越吃越想吃,食后口干,饮水多,但体重减轻、消瘦,这是糖尿病特有的症状。
9.进食时边下咽边呕吐者,常见于反流行性食道炎。
10.食后不久即吐者,是胃与十二指肠病变的症状。
11.食后数小时到12小时才呕吐大量隔夜发酵食物者,多见于慢性胃肠道梗阻性病变。
12.食欲尚好,但吞咽困难,只能喝水和吃流食,有时连咽水也有困难,并逐渐消瘦,这有可能是患了食道癌。
13.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泛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14.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15.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平卧或身体前屈或腹压增加时更明显)。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16.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17.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泛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18.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尔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考虑为胃癌。
19.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20.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患慢性过敏性肠炎可能性大。
21.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许多疾病与饮食紧密相关。因此,进食后自己的感觉不容忽视,一些异常感觉往往预示着某些疾病的到来或存在,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上述种种症状解读只作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如果您真有胃肠不适的症状,应尽早去医院诊治。如果你此前从未做过胃镜检查,胃部不适反复发作,即使医生说不建议,最好还是做个胃镜或肠镜,这是万无一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