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谨防“情感障碍”

标签:
情感障碍汗腺盐辐射健康指南 |
分类: 养生保健 |
《健康指南》为您的健康指南——
盛夏时节,约有16%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其中以中老年人更易发生。医学上将此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中老年人夏季情感障碍症主要有三种症状:(1)心情烦躁,思维紊乱,常因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别扭。自我感到头脑糊涂,内心烦热,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并且健忘。(2)心境低落,对任何事均不感兴趣。清早起床时心境好一些,下午和晚上心境变坏。对工作缺乏激情,对同事和亲人缺乏热情和感情。(3)行为怪异。经常固执地重复一些动作,如反复洗脸、洗手、洗澡,也要求他人与自己一样,不许别人反对,否则就发脾气。
夏季情感障碍的发生与环境温度、出汗、睡眠时间和营养不足有关。当气温超过 30℃,日照时间长于12小时,情感障碍发生率便会上升。实验表明,当气温在18~28℃时,人体70%的散热是依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有26%通过皮肤和肺蒸发,3%靠吸入的空气和摄入人体内的食物化解,1%随粪、尿排出。当气温超过37℃时,人体体温要靠皮肤蒸发散热。这时人体约有200万条汗腺向外排汗,最大出汗量为每小时2000克。这些汗液蒸发时,从皮肤吸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不至于上升太快。一旦气温持续上升时,此时皮肤不仅不能通过辐射散热,而且还能从外面吸热。所以,天热时人若“赤膊上阵”,更易吸热,让人闷热难受。此时,极易发生“情感障碍”。夏季天气炎热,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又多,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会影响到大脑的神经活动,从而导致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在炎热的夏季,为了避免“情感障碍”的发生,首先要尽可能地增加一些睡眠时间,可利用清晨的凉爽时间多睡一会儿。其次,当气温达到或超过33℃时,老年人就不宜再做体育活动了。因为高温下身体代谢已自动加快,无需再增加活动量,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其三,由于人的体能消耗的增加,在夏季人们都应当适当增加一些营养。此外,为了避免电解质代谢紊乱,在出汗较多之后还应适当补充一些盐份,以喝淡盐开水、菜汤或果汁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