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冬季如厕当防范风险

(2012-11-26 17:37:12)
标签:

精神

血栓

风险

老人

如厕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

  寒冷的天气里,有些老年人常会在如厕时突然发病,抢救无效死亡。从临床统计资料看,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排便时用力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直立性低血压等。对他们来说,厕所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老人冬季如厕当防范风险


  老人便后站起宜缓不宜快

  各种心脏病都可引起猝死,其中一半以上由冠心病引起,猝死已成为冠心病的一种类型,猝死型冠心病多在隆冬严寒时发作,发病突然,来势汹汹,患者会出现心脏骤停,多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很多人来不及等救护车赶来,就已经不治身亡。

  当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而腹压的增高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因而增加。据研究,排便时脑动脉压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血压骤升可导致脑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两者都可能导致猝死。此外,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由于上厕所次数频繁或蹲的时间太久,一下突然站起来,容易诱发直立性低血压。发病时血压会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心悸等症状,甚至会晕倒,引发生命危险。老人大便时应取坐式,不宜用蹲式。便后站起时应缓慢,千万别太快。此外,可以在马桶旁安装扶手,方便老人缓缓站起。在老人使用的厕所中,应在马桶旁放储物设施,常备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

  患者家属应掌握些心肺复苏术

  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死亡率在10-20%左右,稍有不慎即可致命。而在发病10分钟内,救护车到来之前,如果家人能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术,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看见病人晕倒后,第一个反应是掐人中、足三里等穴位,其实,这种办法对心脏病患者未必管用。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有心肌梗塞病史以及冠心病家族病史的患者,其家人应学习心肺复苏术。曾经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平时有心绞痛,但不怎么注意,家里买了新房子,他连续忙了好多天。结果在搬到新家的第一天,不幸发生了:老人的妻子正在卫生间,突然听到客厅“咚”的一声,跑出去才发现老人昏倒在地上。15分钟后,等救护车赶来,老人已不治身亡。老人的妻子虽然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可并不知道如何施行心肺复苏,否则丈夫不会致命。

  此外,有些家属盲目搬动病人 ,一路颠簸,或叫出租车去医院,很可能使病情更为恶化。正确的做法为,家属应该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说话和走动,更不要摇晃病人。如患者身边有急救药物,应及时帮助其服用,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术方法:将病人放平在地上或硬板床上,取出口腔中的假牙等物,如一人抢救,首先在病人的心前区用拳根猛击1-2下,然后抢救者将双臂伸直,右手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左手平放在右手背上,利用双肩和上身的力量向病人的脊柱方向挤压,挤压力量以将胸骨压下3 -4cm深为宜,每分钟以80次的速度进行。

  按压心脏的同时,还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抢救者一手在病人颈后抬高颈部,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然后吸口气,将口对准病人的口(不要漏气),徐缓、均匀地吹入,按压心脏次数与口对口吹气的比例是102。如两人同时操作,则一人挤压心脏5次,另一人口对口吹气1次。

  警惕冠心病征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应该警惕是不是冠心病的征兆: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者;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牙痛、腿痛可能患了心脏病

  要预防猝死的发生,要从预防心脏病开始。尤其是那些年龄在40岁以上,有血压高、胆固醇高、脂肪高、肥胖以及糖尿病等心脏病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各种征象,少吃盐、少吃肉及含脂肪太多的食品,积极锻炼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保持良好心态。在未发病时,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一级预防措施。发现自己有发病征象,一定要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做好二级预防,尽量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心脏病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有些最初没有任何症状。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可因严重心肌供血不足而发生心绞痛。多数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臂、左手指内侧放射。

  胃痛不止可能是心肌梗塞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心绞痛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或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不适,有的单独表现为腿痛等,极具迷惑性。有的患者因为腿痛就诊,在医院各科室“周游”一圈,从急诊转到外科,又从外科转到内科,最后却发现原来是心肌梗塞。这主要是人体心脏迷走神经分布与左肩左手会有交叉,导致有些心绞痛患者发病时疼痛向左肩左臂放射,表现为肩痛。此外,胸部主管疼痛的感觉神经有时与其他部位感觉神经交叉,导致心脏出了问题,却表现为牙痛、腹痛、咽喉痛甚至腿痛等。

  冠心病发作有时还被误为胃痛。心脏与胃虽为不同功能的两种器官,且分别位于胸、腹腔内,但两者仅有一肌(膈肌)之隔,同受植物神经支配,有病变时又常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所以如不细致区分,极易“张冠李戴”。因此,如果平时从无胃病,突然出现胃灼热的感觉,同时存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抽烟等疾病、不良习惯以及家族病史等,应该去做心电图,以确定自己现在所承受的痛苦真的只是单纯的胃酸逆流到食道里所引起的,而不是心脏病变所致。平时有胃痛史的人,遇有疼痛异常,服胃痛药不止时,也应当考虑是不是心绞痛、心肌梗塞。

  老人精神差原是心脏病

  除了“声东击西”,有时心脏病发作毫无症状。不久前,有位90多岁的老人到医院就诊。其家人说,老人本来挺开朗的,可是最近几天却老是闷闷不乐,胃口不好,很喜欢睡觉,与以前大不相同。医生给老人做了心电图,才发现其实是心肌梗塞作怪。原来,这位老人本来患有糖尿病,由于神经受损,身体痛感很迟钝,发病后觉得不舒服,可自己又说不清楚,整天恹恹欲睡。还有些老人因为心脏病发作摔倒在地上,眼部淤青,同时神智不清醒,自己说不出所以然,结果被家人当作摔伤治疗。

  5-10%老人不知得过心梗

  习惯性的体检中发现,5-10%的老人心电图显示曾发生过陈旧性心肌梗塞,可是对于自己何时发过病,几时悄悄“痊愈”,绝大部分人茫然不知。发生冠心病后,患者血管中的粥样斑块有时会破裂脱落,从而堵塞住血管,形成血栓,这时绝大部分患者会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但也有一部分人自身纤溶能力较强,能溶掉已经形成的血栓,不知不觉度过危险。但是,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以后发生急性心梗的危险很高,下次发病也会更重。而因为毫无防范,能否安然度过下次危机,实在很难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