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妙地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

(2022-06-23 09:00:34)

在平时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经常会接到孩子们的“投诉”,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其实孩子之间的并没有大的矛盾,有时候要的就是一个倾诉的过程和公平“审判”。

  每次在班级幼儿有了不想做、难为情、甚至是一些负面的心理变化时,教师一定要格外关心幼儿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用自己或者身边亲近的人举例子。比如说我们班的狄狄小朋友从小就特别不爱吃香菇,每次中午只要午餐里有香菇,就会愁眉苦脸,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因为挑食不爱上幼儿园,给家长和老师都造成了不少的难题。有一次中午吃香菇炒菜,我走到狄狄的身边蹲下,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提到于老师小时候也特别不喜欢吃香菇,原因是不喜欢香菇的味道和口感,这一谈话迅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狄狄眼睛都亮了,使劲地点了点头说:“老师我也是,香菇真是太难吃了!”我向狄狄眨了眨眼睛“于老师现在可喜欢吃香菇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孩子觉得很神奇,又向我点了点头。“有一天我发现,香菇嚼起来特别像QQ糖,用牙齿咬下去,QQ的,弹弹的!你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将问题抛给孩子。

  狄狄想了想告诉我:“老师我不知道。”“那么你想不想尝试一下香菇嚼起来像不像QQ糖?我们就尝一点点?”孩子来了兴趣,在品尝的过程中发现香菇Q弹的口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从此香菇再也不是孩子入园的“心病”。而在孩子反馈受到委屈时,教师一定要做出孩子期望的表情和语气,比如说我会做出“凶”一点的表情说:“好!老师一会儿就帮你解决!”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完全“站在”他这边,感受到安全感。解决问题冲突的办法上也需要一定的顺序,例如:用最短的询问清楚事情的原由,并且从“受害人”询问,避免因为繁琐的解决过程让孩子觉得更加委屈甚至产生不耐烦和不信任老师的现象。

  在需要某个孩子道歉的情况下,也一定要求两个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感受到彼此的诚意,并且在矛盾解决后也一定要向两个孩子确认:你们两个觉得这件事情解决完了吗?还是好朋友就拉拉手吧?确保家长工作的后续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