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如何能做到让孩子满意的教育?这可能是我们在平时忽略的一个点。不管是课改还是教育方针的过程中都在要求教师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自由自主。那么,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满意吗?
1.孩子的要求:想做的事情
下面是一段家长发给我的语音:
“老师,夏天到了,我和格格她爸爸想给她理个短发,凉快好打理,也减少老师和家长的负担,对头皮也有好处。可是受到其他家长和小朋友的影响,孩子认为扎小辫儿漂亮就是不剪头发。
可只要一上学就只想在脑顶扎一个,说睡午觉的时候扎两个,不能翻身。没办法,她说的有点道理。”
我听完家长发的语音后,觉得不管是从孩子卫生保健方面,还是从科学统筹方面,家长说的都非常有道理。
每天午睡起床后,我要拿出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给每个女孩梳小辫儿,真的特别麻烦。当时就有家长反映,说孩子非要留小辫儿,怎么说也不肯理发。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了原因:在我给一个小女孩梳小辫儿时,会和她聊天交流,梳好了还会夸她很漂亮。这时候全班小朋友的目光,都会注视她。都会羡慕地看着她。我想,这可能是小女孩儿非要留小辫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次观察,我对这件班级里的“小事”展开了思考:家长说“可只要一上学就只想在脑顶扎一个,说睡午觉的时候扎两个,不能翻身。没办法,她说的有点道理。”
说明孩子在是否需要扎小辫的问题上有过思考和权衡,扎小辫的快乐远远大于睡觉时的不方便感,所以还是决定不剪短发,坚持每天扎小辫上幼儿园。
我们老师询问了班级所有小女孩的想法,发现孩子们都非常享受老师给梳头发的美好时光,于是决定把梳头发的位置从钢琴旁边移到区域里,这样既可以满足女孩们梳头发的愿望,又可以看着其他孩子区域,孩子们都对老师的决定非常满意又高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赏识、家长的肯定和大家的认可。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我们老师要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