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炎,属于免疫力自限性疾病,据说有三怕,一是上呼吸道感染,二是劳累,三是高血压。
跑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能够有效抵御上呼吸道感染。跑步之前,我每年冬天,都会发生一次比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并导致扁桃体严重发炎,最后只能通过挂盐水消炎才解决问题。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干咳得难受,还容易诱发IGA肾炎复发,而盐水中的消炎药,虽也极易对肾脏造成伤害,但能较快治愈上呼吸道感染。两害相比,只能择其轻者而不得不为之。跑步之后,咽喉特别清爽,好像咽喉炎也自愈了,数年都不曾再发生过上呼吸道感染,也不曾发生过感冒,只是有一次,由于自己的过份自信,差点感冒了。
肾炎,导致蛋白丢失过多,免疫力低下,使人容易感觉疲劳。跑步之前,站久了,就腰酸,站不住,而久坐,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人就感觉特别累,什么事也不想做,第一个任务,就是赶快躺在床上休息休息。跑步以后,耐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体力改善,精力充沛,浑身有用不完的劲,不论做多少事,都没有什么劳累的感觉。偶尔感觉到劳累,就是一个超长距离的长跑,即25公里以上的长跑,如跑了一个全马,或者连续两天半马以上的长跑,不过,即使这样的劳累,一般来说,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天就又恢复过来了。跑个全马,现在至多也就是一到两天的感觉疲劳,大多时候,只在跑的最后几公里有累的感觉,跑完了,就好了,一到两天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跑步。
也就是说,导致IGA肾炎可能加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和劳累,跑步以后,都没有发生,基本不再成为问题。
高血压,曾经以为也不是问题,没有足够重视,现在看来,可能是困扰我未来肾病进展的主要问题。
IGA肾炎,据说,常常伴随高血压,同时,如血压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也将导致IGA肾炎向尿毒症发展。
回想起来,我的IGA肾炎,至今可能有36年的历史了。发现IGA肾炎,是2000年,我的一个同事,大学学医的,2000年体检,她帮我拿了体验报告,那时,还没有隐私保护的意识,她看到我体检报告上有尿蛋白,就提醒我我的肾有问题,我告诉她,我有肾结石,她告诉我,尿蛋白不是肾结石的指标,可能有误诊。经医院穿刺检查,确诊为慢性IGA肾炎,而不是肾结石。原来此前一直被误诊,误诊的源头约在1991年,当时的医生在对我的血尿进行诊断时,认定有肾结石,此后一直按肾结石进行治疗。而慢性IGA肾炎,据说通常是急性肾炎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急性肾炎,又可能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果上述说法成立,那就很有可能是我读研究生期间,1986年冬天,我患过一次很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病毒性感冒,可能这次感冒引发了急性肾炎而又未得到相应的治疗,如果这样算来,至今就有36年的肾炎史了。
肾病治疗的早期,医生建议长期服用洛汀新以护肾,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血压,一药两效。服用了一段时间以后,药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咽喉干燥,常常干咳,秋冬尤甚,继而引发咽喉炎复发,口腔上火,又引发牙龈发炎,不得不吃消炎药,而消炎药本身又伤肾。考虑到我当时的血压并不高,尚在合理的范围,再加上对所谓是药三分毒的认知,洛汀新服用了一二年以后,未遵医嘱,干脆停服了。
连续几年,隐血和蛋白尿的复查结果都基本稳定在一个+的低水平超标上,这样,定期的复查也在停药后停止了。之后,对IGA肾炎,基本上就不去医院检查,也不吃药和做其他的任何治疗,只是每年体检的时候,测一测血压,通过尿液检查隐血和尿蛋白。隐血和尿蛋白总体变化不大,血压虽然有所上升,但直到前两年,检查结果也大致在正常偏高或轻度高血压之间来回,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现象出现,不象早期那样有明显的头晕、恶心症状,所以仍然没有把血压太当回事,即使有时检查血压偏高,也以为是量血压之前运动的结果,错过了及时控制的合理期间。
去年(2021年)冬天,晚上散步时,顺便在药房量了量血压,低压达到了90多,高压达到了140以上,已经是轻度高血压了,自己开始有点紧张,觉得要注意了。不过,平常量的时候,大多还是落在这两个数值以内,所以,也还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查资料,知道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最好是进行24小时血压跟踪,于是在今年,自己买了一个血压计,以方便测量。
自己买了血压计后,发现我的血压变化可能与大多数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睡觉时即夜间至清晨血压低,白天则血压高,而我早起时,比如4:30时,高压有时高到150,160,低压也在90以上,有时还接近100,以前没有发现这一问题,以为白天的血压只是略微超标,还不大要紧,没有量过凌晨和清晨的血压,而我的血压恰巧就是凌晨至清晨这段时间高,致使高血压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现在发现了问题,于是赶紧开始吃降压药。
今年5月份开始吃降压药,每天早上服用氯沙坦钾片150毫克、非洛地平缓释片2.5毫克。
8月份,24小时血压监测,发现吃药后,白天血压基本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但晚上12点到凌晨5点,血压仍较高,常在90到150之间,属轻度高血压。
为了抑制晚上的血压偏高,将原来每天早上的服药调整为晚上服药,氯沙坦钾片从150毫克调整到200毫克,非洛地平缓释片则维持不变,血压的控制已经在好转。
经过验证,跑步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跑步强度越高,降压效果越明显。如果当天跑步了的话,当天白天的血压一定是理想血压,即在70至120之间,如果当天是高强度的跑步,比如半马以上的距离,且配速不超过5分,刚跑完步的一二个小时,血压多会在60---100的区间,甚至低于这一数值,如果当天没有跑步,血压很有可能在80---130的正常或正常偏高之间,一般的跑步,大概也能使血压下降10个单位左右,高强度的,则可能下降20个单位。
服药时间和剂量调整以后,晚上的血压也开始了明显的下降,基本能控制在正常或正常偏高的范围,过段时间,我想,可能会回落到正常血压范围。
早上跑步,晚上睡眠的质量会更好,中午午睡,也能有10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的深度睡眠,这些有可能也有利于血压下降。
跑步能够改善血压,但控制的范围有限,是否需要长期吃药,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一个IGA肾病患者的马拉松之路(八)、跑步并未治愈高血压(汪兴平)
IGA肾炎,属于免疫力自限性疾病,据说有三怕,一是上呼吸道感染,二是劳累,三是高血压。
跑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能够有效抵御上呼吸道感染。跑步之前,我每年冬天,都会发生一次比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并导致扁桃体严重发炎,最后只能通过挂盐水消炎才解决问题。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干咳得难受,还容易诱发IGA肾炎复发,而盐水中的消炎药,虽也极易对肾脏造成伤害,但能较快治愈上呼吸道感染。两害相比,只能择其轻者而不得不为之。跑步之后,咽喉特别清爽,好像咽喉炎也自愈了,数年都不曾再发生过上呼吸道感染,也不曾发生过感冒,只是有一次,由于自己的过份自信,差点感冒了。
肾炎,导致蛋白丢失过多,免疫力低下,使人容易感觉疲劳。跑步之前,站久了,就腰酸,站不住,而久坐,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人就感觉特别累,什么事也不想做,第一个任务,就是赶快躺在床上休息休息。跑步以后,耐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体力改善,精力充沛,浑身有用不完的劲,不论做多少事,都没有什么劳累的感觉。偶尔感觉到劳累,就是一个超长距离的长跑,即25公里以上的长跑,如跑了一个全马,或者连续两天半马以上的长跑,不过,即使这样的劳累,一般来说,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天就又恢复过来了。跑个全马,现在至多也就是一到两天的感觉疲劳,大多时候,只在跑的最后几公里有累的感觉,跑完了,就好了,一到两天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跑步。
也就是说,导致IGA肾炎可能加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和劳累,跑步以后,都没有发生,基本不再成为问题。
高血压,曾经以为也不是问题,没有足够重视,现在看来,可能是困扰我未来肾病进展的主要问题。
IGA肾炎,据说,常常伴随高血压,同时,如血压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也将导致IGA肾炎向尿毒症发展。
回想起来,我的IGA肾炎,至今可能有36年的历史了。发现IGA肾炎,是2000年,我的一个同事,大学学医的,2000年体检,她帮我拿了体验报告,那时,还没有隐私保护的意识,她看到我体检报告上有尿蛋白,就提醒我我的肾有问题,我告诉她,我有肾结石,她告诉我,尿蛋白不是肾结石的指标,可能有误诊。经医院穿刺检查,确诊为慢性IGA肾炎,而不是肾结石。原来此前一直被误诊,误诊的源头约在1991年,当时的医生在对我的血尿进行诊断时,认定有肾结石,此后一直按肾结石进行治疗。而慢性IGA肾炎,据说通常是急性肾炎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急性肾炎,又可能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果上述说法成立,那就很有可能是我读研究生期间,1986年冬天,我患过一次很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病毒性感冒,可能这次感冒引发了急性肾炎而又未得到相应的治疗,如果这样算来,至今就有36年的肾炎史了。
肾病治疗的早期,医生建议长期服用洛汀新以护肾,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血压,一药两效。服用了一段时间以后,药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咽喉干燥,常常干咳,秋冬尤甚,继而引发咽喉炎复发,口腔上火,又引发牙龈发炎,不得不吃消炎药,而消炎药本身又伤肾。考虑到我当时的血压并不高,尚在合理的范围,再加上对所谓是药三分毒的认知,洛汀新服用了一二年以后,未遵医嘱,干脆停服了。
连续几年,隐血和蛋白尿的复查结果都基本稳定在一个+的低水平超标上,这样,定期的复查也在停药后停止了。之后,对IGA肾炎,基本上就不去医院检查,也不吃药和做其他的任何治疗,只是每年体检的时候,测一测血压,通过尿液检查隐血和尿蛋白。隐血和尿蛋白总体变化不大,血压虽然有所上升,但直到前两年,检查结果也大致在正常偏高或轻度高血压之间来回,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现象出现,不象早期那样有明显的头晕、恶心症状,所以仍然没有把血压太当回事,即使有时检查血压偏高,也以为是量血压之前运动的结果,错过了及时控制的合理期间。
去年(2021年)冬天,晚上散步时,顺便在药房量了量血压,低压达到了90多,高压达到了140以上,已经是轻度高血压了,自己开始有点紧张,觉得要注意了。不过,平常量的时候,大多还是落在这两个数值以内,所以,也还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查资料,知道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最好是进行24小时血压跟踪,于是在今年,自己买了一个血压计,以方便测量。
自己买了血压计后,发现我的血压变化可能与大多数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睡觉时即夜间至清晨血压低,白天则血压高,而我早起时,比如4:30时,高压有时高到150,160,低压也在90以上,有时还接近100,以前没有发现这一问题,以为白天的血压只是略微超标,还不大要紧,没有量过凌晨和清晨的血压,而我的血压恰巧就是凌晨至清晨这段时间高,致使高血压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现在发现了问题,于是赶紧开始吃降压药。
今年5月份开始吃降压药,每天早上服用氯沙坦钾片150毫克、非洛地平缓释片2.5毫克。
8月份,24小时血压监测,发现吃药后,白天血压基本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但晚上12点到凌晨5点,血压仍较高,常在90到150之间,属轻度高血压。
为了抑制晚上的血压偏高,将原来每天早上的服药调整为晚上服药,氯沙坦钾片从150毫克调整到200毫克,非洛地平缓释片则维持不变,血压的控制已经在好转。
经过验证,跑步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跑步强度越高,降压效果越明显。如果当天跑步了的话,当天白天的血压一定是理想血压,即在70至120之间,如果当天是高强度的跑步,比如半马以上的距离,且配速不超过5分,刚跑完步的一二个小时,血压多会在60---100的区间,甚至低于这一数值,如果当天没有跑步,血压很有可能在80---130的正常或正常偏高之间,一般的跑步,大概也能使血压下降10个单位左右,高强度的,则可能下降20个单位。
服药时间和剂量调整以后,晚上的血压也开始了明显的下降,基本能控制在正常或正常偏高的范围,过段时间,我想,可能会回落到正常血压范围。
早上跑步,晚上睡眠的质量会更好,中午午睡,也能有10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的深度睡眠,这些有可能也有利于血压下降。
跑步能够改善血压,但控制的范围有限,是否需要长期吃药,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