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辛杂识·罗椅》
(2023-09-27 15:57:28)饶双峰者,番阳人,自诡为黄勉斋门人,[13]于晦庵为嫡孙行。同时又有新淦董敬庵、韩秋岩,皆为双峰门人,子远与之极相得,互相称道。及世变后,道学既扫地,董、韩再及门,则子远不复纳之矣。董、韩亦行怪者,俱不娶。双峰死,二君匍匐往哭,缟素背负木主。(饶鲁,番阳人,自己诡称是黄鲁的门人,是朱熹的嫡孙行辈。同时又有新淦董敬庵、韩秋岩。都是饶鲁的门人。罗椅与他们极为融洽,彼此称道对方。等到南宋被元朝灭亡后,道学已声名扫地,董、韩再到罗椅门上,罗椅就不再接纳他们了。董、韩也是行为怪僻的人,都不娶妻。饶鲁死时,两位伏地而行,前往哭灵,身着白色的丧服,背负木制的饶鲁牌位。)[14]每夕,旅邸辄设位,奉木主哭临之。旅主人皆患苦之。及道由抚州,黄东发震时为守,津吏报云:“有二秀才素衣背位牌入界,大哭而去,行止怪异,不知何人。”东发闻之,即往迎之,亦制服于郡厅设位,三人会哭,俱称先师之丧。及自石洞回,东发聘董为临汝堂长,书币极厚。[15]留韩郡斋。盖一时道学之怪,往往至此。时人有言云:“道学先牌人欲行。”董敬庵,淦之浮薄者,乡人呼为董苟庵。韩自诡为魏公之裔,僻居蔀屋,[16]而榜帖则必称本府。[17]常语朋友云:“先忠献王勋德在国史,[18]先师文公精神在《四书》,[19]诸贤不必对老夫说功名,说学问。”以此往往为后生辈所讥云。(每天夜晚,寄宿旅店就设灵位,奉着牌位,聚众举行哀悼。旅店主都厌恨他们。途经抚州时,黄震为太守,官隘渡口的官吏秉报说:“有两位身穿孝服,背负牌位的秀才进入本地界,大哭着离去,行为举止十分怪异,不知是什么人。”黄震听说,立即前去迎接他们,也穿着丧服,在郡厅设灵位,三人聚在一起痛哭,都称说是“先师”的丧事。等到从石洞返回,黄震聘用董敬庵为临汝书院院长,薪水极为丰厚。而把韩秋岩留在郡守府第。一个时期,道学的怪异,往往达到这种地步。当时人有这样的说法:“道学先人的牌位,人欲横流的行径。”董敬庵是新淦当地轻浮的人,乡人称呼他董苟庵。韩秋岩自己诡称是北宋名臣魏公韩琦的后代,他居住在偏僻地方草茅盖顶的屋子里,而名帖上则必定称“本府”。他常对朋友说:“已故忠献王的功勋和德行写在国史上,已故老师文公的精神留在《四书》上。你们诸位贤士不必对老夫我讲功名,谈学问。”因此,他们往往被后生辈讥笑。)
【注释】 [1]产:出生。
[2]后村: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南宋文学家。 [3]借径勇爵:钻营武将的门路。
[4]程朱之学: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朱熹倡导的儒家道学。
[5]饶双峰:饶鲁,字伯舆,余干(本篇误作番阳)人。应试不中,以讲学为生。所居石洞书院前有两峰,因号为双峰。
[6]陶、猗:指春秋时的富翁陶朱公和猗顿。 [7]贾师宪:贾似道,字师宪,天台(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度宗时为相,专政误国
[8]庚申透渡之事:指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贾似道任两淮宣抚使,元兵渡江入侵事。[9]阃(kun)幕:帅幕
[10]廉知:察知、访知。 [11]以秉义郎换文林:从武职改换为文职官。秉义郎是武阶,文林郎是文阶、均从九品上。 [12]亹亹(wei
wei):娓娓。 [13]黄勉斋:黄干,字直卿,闽县(今福建闽侯)人。朱熹的弟子和女婿,受朱熹付托传授道学,世称勉斋先生。
[14]木主:为死者立的木制牌位。 [15]书币:礼物。此处指薪水。 [16]蔀(pou)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贫穷人家的房屋。
[17]榜帖:名帖。 [18]忠献王:指韩琦。忠献是他死后谥号,韩秋岩将谥号忠献说成忠献王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
[19]文公:指朱熹,文是他死后谥号。称朱熹为“先师”是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