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稹叹膝下无子: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

(2023-09-20 16:45:31)
感逝 · 元稹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
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
元稹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祖父和父亲虽然都曾在朝为官,其俸禄却不足以维持元氏大家庭的温饱。不过元稹的父亲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也注重培养子女的品行和修养,更对后辈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元稹的仕途沉浮不定,有时被贬谪异乡,生活艰苦;有时又能连升三级,得到重用。作者在43岁时曾担任浙东观察使,当时由于流落异乡,诗人又体弱多病,于是便特别希望可以像普通百姓那样,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可是由于膝下无子,元稹就赋诗抒怀,表达了心中的焦虑之情。
元稹年轻时曾娶韦丛为妻,这位出身高贵的女子没有嫌弃身份贫贱的夫君,愿意与他同甘苦、共患难。可惜韦丛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未能为元稹留下一儿半女。
元稹虽然悲伤不已,后来还是续弦了。他与歌姬安氏生了两儿一女,只是后来全部夭折。陪伴元稹走过后半生的是才女裴淑,她善于弹琴,又能赋诗。元稹与其琴瑟和鸣,举案齐眉,只是因为妻子裴淑多年没有生育,使得这个家庭终究不算完美。
开篇就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诗人的悲愁之情,“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诗人感慨夫妻俩已经快要熬到白头,却难以开枝散叶,可能自己命中就该无子,诗人也感到无可奈何。兰梦,出自《左传》,指生儿育女。([兰梦]春秋时期郑文公的妾燕姞,在梦中梦见天使赐予兰草,醒来后生下儿子穆公。后来,兰梦被用来象征生男的预兆。)衰翁,乃是作者的自称,其实当时元稹才四十多岁。
颔联继续描述夫妻俩的愁苦不堪,“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诗人说自己的妻子卧病在床时,经常悲伤地哭泣,此时如果子女可以陪伴在身边,必然可以让她感到欣慰,病情也会加速痊愈。
诗人半辈子东奔西走,虽然积蓄了一些财物,可是万一有一天夫妻俩都离开了人世,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无比珍贵,对这个家庭来说,它们也是一堆废物。
同时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很多诗文,也将没有子嗣传承,恐遭毁损。诗人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肝肠寸断,更加想念已经埋入黄土的夭折孩子。
诗人欲哭无泪,不想再提起那些悲伤的往事,颈联转而描绘秋景,
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秋意深浓,鸣蝉都禁不住凄风和冷雨,脱落的外壳随着枯枝败叶而坠落。蜩甲[tiáo ji]:蝉脱落的外壳。
可爱的雏燕不知何时也已飞离,只留下一个空巢,在朦胧夜色下,整个院落显得格外冷清。“暗枯、新去”,形象地展现出一派冷静、荒凉的氛围,也暗示出作者当时内心的苦闷和悲愁。
结尾将愁情推向了高潮,“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诗人说虽然这种痛苦别人也会有,可是我如今已经是半截入土的老翁,思子心切,谁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元稹的愁情其实白居易就能理解,因为他直到晚年也是膝下无子。而元稹的妻子裴淑后来终于为夫君诞下一子,诗人也高兴地吟诵"十月辛勤一月悲、今朝相见泪淋漓“,可见诗人多么希望元氏家族后继有人。
元稹的这首七律采用了一东韵,首句不入韵,其中“白”、以及尾句里的“不”都是入声字。全诗不见一个“愁”字,却句句显得愁苦不堪,令人不忍卒读,体现出才子仕途受阻之后的忧伤和痛苦。
妻满月日相唁
元稹
十月辛勤一月悲,今朝相见泪淋漓。
狂风落尽莫惆怅,犹胜因花压折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