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他日亲朋应大笑,始知书剑是无端
(2023-08-17 16:48:49)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 (唐·罗隐)
浊浪势奔吴苑急,疏钟声彻惠山寒。
愁催鬓发凋何易,贫恋家乡别渐难。
他日亲朋应大笑,始知书剑是无端。
(1)毗陵(pí
líng):古地名,现在的常州一带。(2)草虫: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3)幽咽(yu
yè):比喻声音低沉、轻微。(4)吴苑:吴地的园囿。因借指吴地或苏州。 (5)疏钟:稀疏的钟声。(6)鬓发(bìn
fà):鬓角的头发。 (7)他日: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8)书剑:学书学剑,比喻学文学武。(9)无端: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这首诗是诗人途经无锡而写,诗中道出了诗人的寂寞孤愁——年华易逝,功名无着。毗陵,古地名,亦作“毘陵”,是春秋时吴季札的封地延陵邑。西汉的时候置县,治所在现在的江苏省常州市。
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现在的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无锡县就是指现在的无锡。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无锡属毗陵管辖。据记载公元前202
年西汉高祖五年就有无锡县建制了。诗的开头两句
“草虫幽咽树初团,独系孤舟夜已阑。”诗人乘船来到无锡的时候,
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万籁俱寂,只有草木间发出轻微,低沉的虫鸣声,隐约可见夜色中的团团树冠,他独自停泊好舟船以后,已经是夜幕即将隐褪,离黎明不远了。诗人步上河岸,边走边看,“浊浪势奔吴苑急,疏钟声彻惠山寒。”眼见浑浊的水波翻卷,急急地向吴苑奔流而去,耳中传来了稀疏的钟声,他想像着那钟声在清冷的惠山峰峦中回荡。吴苑就是长洲苑,吴王之苑,借指吴地或苏州。此时此刻,这位孤独的夜行侠越加悲凉,“愁催鬓发凋何易,贫恋家乡别渐难。”诗人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屡试不中,心中时时悲愤,忧思多愁,催生了两鬓的白发,人生易老。凋的意思是衰败,衰落,这里指诗人自己年事渐长,很快就会青春不在,“万事成蹉跎”。越是时运不济,越是贫困,就越怀念家乡,渐渐产生难以割舍之情,不忍离去。“他日亲朋应大笑,始知书剑是无端。”有朝一日他回到故乡,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应该畅怀大笑,原来读书习剑不过是一场空罢了。无端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罗隐生活于动乱年代,又久受压抑,仕途受阻,纵然满腹诗书,又有何用?
前一篇:陶渊明: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