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东北有一周公庙,庙里有一些石碑,其中一篇就是《金人铭》,文辞据说出自公元前2600年的黄帝之手,是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源头。周以前的箴铭以黄帝的《金人铭》为最有名。从金人铭载体的形式看,应该是座右铭的源头之一:一,它用非常形象生动的金人三缄其口的样式来警告世人的慎盲。二,它把铭文刻在金人背后,如果没被销毁,则可做万世之则。三,文章中明确说的是“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这也就是说,这个金人放置的地方,是在台阶的右边。这和座右铭的本质一样,实际上金人铭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座右铭。《汉书·艺文志》有《黄帝铭》六篇,今已亡。《金人铭》据学者考证,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王应鳞《〈汉书·艺文志〉考》)。
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我是古代的慎言人。要警戒!要警戒!不要多说话,多说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多祸患。对于安乐,必须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说没关系,它的祸将很长。不要说没害处,它的祸将很大。)勿谓无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不要说没伤害,它的祸将如此。不要说没听到,上天在窥伺着你。荧荧如豆的小火不熄灭,变成烈火将怎么办?涓涓的细流不堵住,将成江河。细小的丝线绵绵不绝,将要变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青青的小苗不砍掉,将要变成大树。确实不能谨慎对待它,那是祸根。说这有什么关系,是祸门啊!)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强横的人不得好死,好胜的必定遇到他的敌手。(凶暴、强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争强好胜的人最终将碰到敌手。)强盗怨恨主人,人们妒忌他的尊贵。盗憎主人,指盗贼憎恶主人的防范,使其不得恣意偷窃。比喻邪恶小人总是忌恨正道直行的君子,使其不得恣意作恶。)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君子知道天下是盖不住的,故处于天的后面、下面,使人羡慕。&古代贤明的君主,知道普天之下谁都不愿别人处在自己上边,所以能礼贤下士,屈己而尊人;)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保持柔弱,保持低下,没有人能跟他争。人们都往那里去,我独守在这里。)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众人迷惑盲从,我独不从。我藏在内部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不跟别人比较技艺的高低。)我虽尊贵,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我虽尊贵,人们不妒忌我。那江河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的尊长,是因为它低下。天道没有亲疏,常常施福给善人。要警戒!要警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