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英家训《恒产琐言》(2)

(2023-07-27 17:59:10)
张英家训《恒产琐言》之二:
尝读雅颂之诗,而叹古人之于先畴,如此其重也。楚茨大田之诗,皆公卿有田禄者。周有世卿,其祖若父之采地,传诸后人,故曰曾孙。今观其言曰“我疆我理”,曰“我田既臧”,曰“我黍我稷,我仓我庾”,农夫爱其曾孙,则曰“曾孙不怒”,曾孙爱其农夫,则曰“农夫之庆”。以至攘馌(给在田里耕作的人送饭)者之食,而尝其旨否;剥疆场之瓜,而献之皇祖,何其民风淳朴,上下相亲如此。(我曾经读《诗经》,感叹古人对于先辈留下的田地,如此的看重。《楚茨》、《大田》这些诗,都是公卿有田禄者所作。周朝有世卿,祖先父辈的采地,传承给后代,所以自称曾孙。现在看诗中所写“划分疆界整理沟渠”,“我的田地获得了丰收”,“我的黄米我的谷子,我的粮仓我的谷堆”,农夫爱戴他们的君王,就写道“周王满心欢喜”,君王爱戴他们的农夫,就写道“农夫们彼此欢庆”。甚至拿来给农夫送的饭,尝尝味道怎么样;起开田边的瓜,献祭给先祖,多么民风淳朴,上下如此亲密。)不止家给人足,无分外之谋,而且流风余韵,有为善之乐。后人有祖父遗产,正可循陇观稼,策蹇课耕,雅颂之景,如在目前,而乃视为鄙事,不一留意,抑独何哉!(不止家家富裕人人富足,没有非分之想,而且流传给后世的风尚余韵,也有行善的快乐。后人有祖辈的遗产,正好能顺着田边观察看稼,挥鞭耕田,《诗经》里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却把这看成是鄙陋之事,不去关心,还要干什么呢。)
今人家子弟,鲜衣怒马,恒舞酣歌,一裘之费,动至数十金;一席之费,动至数金。不思吾乡十余年来谷贱,竭十余石谷,不足供一筵;竭百余石谷,不足供一衣,安知农家作苦,终年霑体涂足,岂易得此百石?况且水旱不时,一年收获不能保诸来年,闻陕西岁饥,一石价至六七两,今以如玉如珠之物,而贱价粜之,以供一裘一席之费,岂不深可惧哉。(现在有些人家的孩子,服饰豪奢,每天沉湎于酒宴歌舞,一件皮衣,花费数十两银钱;一桌宴席,花费好几两银子。不想想我们家乡十余年来粮价低贱,耗费十余石粮食,还不够一桌酒宴;耗费百余石粮食,还不足买一件衣服,却不知农家的辛苦,一年到头满身泥水,哪有那么容易收获这百石粮食?况且不时有水旱灾害,今年收获了不能保证明年的收成,听说陕西今年饥荒,一石粮食价值六七两银钱,我们这里却拿如同珠玉珍宝的东西,贱价出售,来用在一件皮衣一桌宴席的花费上,不应该感到很害怕吗。)古人有言:惟土物爱厥心臧,故子弟不可不令其目击田家之苦,开仓粜谷时,当令其持筹。以壮夫之力,不过担一石;四五壮夫之所担,仅得价一两。随手花费,了不见其形迹而己;仓庾空竭矣,便稍有知觉,当不忍于浪掷。奈何深居简出,但知饱食暖衣,绝不念物力之可惜,而泥沙委之哉!(古人说:只有爱惜粮食才能心地善良,所以子弟们不能不让他们亲眼看看田家的辛苦,开仓卖谷米时,应当让他们现场参与。以壮劳力的力量,不过担一石;四五个壮劳力所担的粮食,仅能卖一两银钱。随手的花费,最终也不知道用在了哪里;粮仓一点点变空,就稍微有感觉,不忍心浪费。为什么要深居简出,只知道吃饱穿暖,从来不想珍惜物资,看待东西好像泥沙一样呢!
天下货才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至珍异之物,尤易招尤速祸。草野之人,有十金之积,则不能高枕而卧;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竟夺尺寸;虽有万钧之力,亦不能负之而趋。千顷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不劳一人守护;即有兵燹离乱,背井去乡,事定归来,室庐畜聚,一无可问,独此一块土,张姓者仍属张,李姓者仍属李,芟夷垦辟,仍为殷实之家。呜呼,举天下之物,不足较其坚固,其可不思所以保之哉!(世上积蓄的财物,时时都担心遇到灾祸盗贼。至于奇珍异宝,更容易招灾引祸。乡野人家,积蓄十两银钱,就操心被偷而睡不着觉;只有田产,不担心水火灾害,不害怕盗贼。虽然遇到强盗,也抢不去一尺一寸土地;即便有万钧的力量,也不能背着田地逃跑。千顷万顷价值万金的田产,用不着一个人守护;哪怕有兵荒马乱,背井离乡,乱世平定回来,破坏丢失的房屋牲畜,无处找寻,只有这一片土地,是张家的仍然属于张家,李家的仍然属于李家,除草修整之后,还能成为生活富足的家庭。可叹啊!全天下的东西,都比不上土地的牢固,能不思考如何保护它吗!
予与四方之人从容闲谈,则必询其地土物产之所出,以及田里之事,大约田产出息最微,较之商贾,不及三四。天下惟山右新安人善于贸易,彼性至悭啬,能坚守,他处人断断不能,然亦有多覆蹶之事。若田产之息,月计不足,岁计有余;岁计不足,世计有余。(我和各地人有空闲谈,一定会询问当地出产的庄稼物产,以及田地的事情,大约种田的受益最低,和经商比较,不到经商的三四成。世上只有山西人和徽州人善于经商,这些人性格吝啬,但能坚守,其他地方的人一定做不到,但也有很多失败的事例。像田产的受益,每个月算很少,但按年算却有盈余;按年算很少,但按一世算却有盈余。)尝见人家子弟,厌田产之生息微而缓,羡贸易之生息速而饶,至鬻产以从事,断未有不全军尽没者。余身试如此,见人家如此,千百不爽一,无论愚弱者不能行,即聪明强干者,亦行之而必败。人家子弟,万万不可错此著也。人思取财于人,不若取财于天地。(我曾经看别人家的子弟,嫌田产的受益又少又慢,羡慕贸易的受益又多又快,于是卖掉田产去经商,从来没有不全军覆没的。我亲自试验是这样,看别人还是这样,千百次也不错一次,不仅是愚笨人不行,即便是聪明强干的人,去从事经商也一定失败。家里的子弟,万万不能犯这个错误。人们想从别人身上谋利,不如依靠天地谋利。)余见放债收息,以及典质人之田产者,三年五年,得其息如其所出之数,其人则哓哓有词矣,不然则怨于心,德于色,浸假而并没其本。间有酷贫之士,得数十金,可暂行于一时,稍裕则不能矣。惟地德则不然,薄植之而薄收,厚培之而厚报;或四季而三收,或一岁而再种。(我看那些借债收利息,以及典当他人田产的,三年五年,得到的利息相当于本金,收钱的人就高兴的说个不停,否则就会心里怨恨,脸上却洋洋得意,渐渐的能收回本钱。也有一些很穷的士子,能有数十两银钱,能暂时过日子,再多就得不到了。但土地的收获却不是这样,种植瘠薄收获就少,种植深厚收获就多;或者四季收获三次,或者一年能耕种两次。)中田以种稻麦,旁畦余陇,以植麻菽衣棉之类,有尺寸之壤,则必有锱铢之人,故曰“地不爱宝”,此言最有味。始而养其祖父,既而养其子孙;无德色,无倦容;无竭欢尽忠之怨,有日新月盛之美;受之者无愧怍,享之者无他虞;虽多方以取,而无罔利之咎;上可以告天地,幽可以对鬼神;不劳心计,不受人忌疾。呜呼,天下更有物,焉能与之比长絜短者哉!(中间的田地种植稻子小麦,旁边的小片田地和田垄,种植棉麻豆类,哪怕有尺寸的地块,也会有看中微小收获的人,所以说“土地不吝啬它的宝藏”,这句话很有味道。开始能奉养自己的祖父先辈,然后能养育自己的后代子孙;没有洋洋得意的神色,也没有疲倦的样子;不会抱怨自己尽心竭力,却有日新月异的美德;收获的人不会愧疚,享受的人不必担心;虽然有很多方面的收益,却不必担心是不该**的而受责怪;对上可以告祭天地,暗中也能面对鬼神;不用费尽心机,也不受别人嫉妒。可叹啊,天下还有其他东西,能够和土地较量长短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