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英家训《恒产琐言》(1)

(2023-07-27 17:57:32)
张英的另一部家训《恒产琐言》,是一篇专门论述土地经营的家训,在传统家训中较为罕见。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历朝历代都倡导以农为本,士大夫阶层中也有一部分人教导子弟耕读传家,但像张英这样认真研究土地经营,并将其经验写诸文字留给子弟的家训不多见。
张英从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说法入手,认为一些读书人“动言才子名士伟丈夫,不事家人生产,究至谋生无策,犯孟子之戒而不悔,岂不深可痛惜哉!”因此,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独有田之为物,虽百年千年而常新。即或农力不勤,土敝产薄,一经粪溉则新矣,或即荒芜草宅,一经垦辟则新矣。多兴陂池,则枯者可以使之润,勤薅荼蓼,则瘠者可以使之肥,亘古及今,无有朽蠹颓坏之虑,逃亡耗缺之忧。呜呼,是洵可宝也哉。”提出土地经营不但是谋生的最好方法,也是能够保持家业长久稳定的最好方式。他还从土地经营的优势、土地的购买、经营、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家庭财产的管理经营非常有参考价值。
张英家训《恒产琐言》之一
三代而上,田以井授,民二十受田,六十归田,尺寸之地,皆国家所有,民间不得而私之。至秦汉以后,废井田,开阡陌,百姓始得私相买卖。然则三代以上,虽至贵巨富,求数百亩之田,贻子及孙,不可得也,后世既得而买之矣。以乾坤之大块,国家之版图,听人画界分疆,立书契,评价值,而鬻之,县官虽有易姓改氏,而田主自若。(夏商周三代之上,实行井田制,民众二十岁授予田地,六十岁归还田地,一尺一寸的土地,都是国家所有,民间不能私有土地。到秦汉以后,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百姓才能私自互相买卖田地。但夏商周三代之上,虽然身份高贵家业豪富,想求购几百亩田地,留给子孙,也做不到,后世就能买到了。乾坤这样大的地方,国家这样大的版图,任人划分疆界,订立契约,品评价值,然后出卖,县官虽然可以更换人,但田地的主人一如既往。)董江都诸人,亦愤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富者田连阡陌,欲行限民名田之法,立为节制,而不果行。其乃祖乃父,以一朝之力,而竟奄有之,使后人食土之毛,善守而不轻弃,则子孙百世,苟不至经变乱,亦断不能为他人之所有。呜呼,深念及此,其可不思所以保之哉!(董仲舒等人,也愤恨穷人没有立锥之地,而富人却田地阡陌相连,想施行限制私有田地数量的办法,作为制度,却没有施行。家里的祖宗先辈,以自己的力量,能全部占有它,使后代享受土地产出的受益,好好保护不轻易丧失,子孙后代,如果不经过世变战乱,也一定不能被别人占有。叹息啊,深深的感受这些,怎么不需要思考如何保护它呢?)
人家子弟,从小便读孟子,每习焉而不察。夫孟子以王佐之才,说齐宣梁惠,议论阔大,志趣高远,然言病虽多端,用药止一味,曰“有恒产者有恒心”而已,曰“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而已,曰“富岁子弟多赖”而已。重见叠出,一部《孟子》,实落处不过此数条,而终之曰“诸侯之宝三,土地。”(家里的子弟,从小就读《孟子》,天天在读却觉察不到问题所在。孟子以非凡的治国才能,游说齐宣王梁惠王,议论宏大,志趣高远,但说到的问题虽然很多,开出的药方只有一味药,就是“有恒产者有恒心”而已,就是“五亩的宅院百亩的田地”而已,就是“丰收的年景子弟大多懒惰”而已。重复的见解多次出现,一部《孟子》,有实际意义的不过这几条,最终说“诸侯的宝贝有三样,第一样就是土地。”)又尝读苏长公集,其天才横轶,古今无俦匹,宜若不屑屑生计者,游金山之诗曰:有田不去如江水;游焦山之诗曰:无田不去宁非贪;其题王晋卿《烟江叠嶂图》诗亦曰: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可知此老胸中,时时有此一段经画。生平欲买阳羡之田,至老而其愿不偿,今人动言才子名士伟丈夫,不事家人生产,究至谋生无策,犯孟子之戒而不悔,岂不深可痛惜哉!(还曾经读苏轼文集,真是天才横溢,古今无人匹敌,应该是不屑于关注生活的,在游玩金山寺中写道:有田不去如江水;游焦山的诗写道:无田不去宁非贪;在题王侁《烟江叠障图》诗也写道: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可知这位老人心里,时时都有这样的谋划。一辈子都想买阳羡的田地,到老也没有实现心愿,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才子名士伟丈夫,不管家庭和生计,最终无法谋生,违背了孟子的告诫却不后悔,难道不值得深深的痛惜吗!)天下之物,有新则必有故,屋久而颓,衣久而敝,臧获牛马,服役久而老且死,当其始重价以购,越十年而其物非故矣,再越十年,而化为乌有矣。独有田之为物,虽百年千年而常新。即或农力不勤,土敝产薄,一经粪溉则新矣,或即荒芜草宅,一经垦辟则新矣。多兴陂池,则枯者可以使之润,勤薅荼蓼,则瘠者可以使之肥,亘古及今,无有朽蠹颓坏之虑,逃亡耗缺之忧。呜呼,是洵可宝也哉。(天下的东西,有新的就一定有旧的,房屋时间久了会塌,衣服穿久了会破,仆人牛马,役使久了会老会死,一开始高价买来,过了十年东西不再是过去的,再过十年,就化为乌有了。独独田地这个东西,虽然过一百年一千年也常常是新的。即使没有勤力劳作,土地贫瘠出产不多,一经过施肥就会更新了,即使荒芜的田宅,一经过开垦建设又保持新的。多挖池塘,田地干枯可以重新润泽,勤锄杂草,贫瘠的田地可以肥沃,从古到今,不用顾虑腐朽败坏,不用担心逃跑损耗。可叹啊,实在是宝贝啊!
吾友陆子名遇霖字洵若,浙江人,今为归德别驾,其人通晓事务,以经济自许,在京师日,常与之过从。一日,从容谈及谋生,毕竟以何者为胜,陆子思之良久曰:予阅世故多矣,典质贸易权子母,断无久而不弊之理,始虽乍获厚利,终必化为子虚。惟田产房屋,二者可持以久远,以二者较之,房舍又不如田产。何以言之,房产乃向人索租钱,每至岁暮,必有干仆,盛衣帽著靴,喧哗叫号以取之,不偿则愬于官长,每至争讼雀角(狱讼;争吵。鼠牙雀角——原指强暴侵凌引起争讼。后泛指诉讼或引起争讼的细微的小事。《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甚有以奋斗窘逼逼迫而使人至于困境),而生祸殃者。稍懦焉,则又不可得矣。(我的朋友陆遇霖字洵若,浙江人,现在任归德别驾,此人熟悉各种事情,自诩有经世济民的能力,在京师的时候,我经常和他来往。一天,随意谈到谋生,究竟哪一种更好,陆遇霖思考良久说:我的阅历很丰富了,典当贸易放债经营,一定没有长时间不出问题的道理,开始虽然短时间能赚大钱,最终却化为乌有。只有田产房屋,这两者可以持续久远,这两种相比较,房屋又不如田产。为什么这样说?房产是向别人收取租金,每到年底,一定有能干的仆人,穿戴整齐,吵吵嚷嚷的去收租,不给就向长官申诉,每次搞到要打官司,甚至打斗逼迫,因此生出灾祸。稍微软弱的,又收不到租金。)至田租则不然,子孙虽为齐民(平民),极单寒懦弱,其仆不过青鞋布袜,手持雨伞,诣佃人之门,而人不敢藐视之。秋谷登场,必先完田主之租,而后分给私债,取其所本有,而非索其所无,与者受者,皆可不劳,且力田民,与市尘商贾之狡健者不同。以此思之,房产殆不如也。予至今有味乎陆子之言。(田租则不这样,子孙虽然是平民,很单薄怯懦,仆人也不过是普通穿着,手拿雨伞,去佃户的家里,别人却不敢小看他。秋天谷物收获,一定先交完田主的地租,然后再分别还债,是拿他本来有的东西,而不是索取他没有的东西,彼此双方,都不费事,况且种田的都是朴实的人,和市井里狡猾的商人不同。这样去想,房产的确不如田产。我现在还很回味陆遇霖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