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士·〔明〕袁宏道》
(2023-07-18 15:17:54)〔注释〕 沈博士:沈博士即沈存肃,荆州府学教授。博士,教授的习惯称法。
伯鸾:梁鸿,字伯鸾,东汉隐士,曾为人作佣工,后隐居吴地以卒。
袁中郎以二十多岁一个了无仕宦经验的青年进士,骤然做吴县这大都会的知县,虽政绩着实不少,至今方志具载着,但拘束苦烦之处,也着实不少。他本是疏放惯的,初尝这冠带磬折滋味,自不免大呼大叫。《锦帆集》中,触处可见其牢骚。且同是说一个苦烦,却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例如“迎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丘长孺》),例如“苦瘦,苦忙,苦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杨淇园》),各有妙到之处。然细细较量,则上四句句子极整饬,而字眼又极鲜活;取喻极考究精当,而写去又挥洒自如;用力实极深,而看来又极不经意:如此,又可算个中翘楚了。然此篇之妙尚不仅此而已。下面“七尺”、“十围”之喻,虽亦夸张其词,却如轻舟下峡江,唯觉自然该当,不见丝毫费力,盖上文已劈波斩浪、将船力挽上峡了。二者同是极尽形容,读来却强弱悬殊,这是中郎运笔的轻重之妙。人疲极弱极,至于自亦嫌恶,下面该要说到丢官而去了吧?然而中郎决不这么直拙。“故园松菊”二句,意思还是承上,境界却已别拓;刚才还是密雾匝地,缕陈眼前之事,倏间已轻烟穿空,想落云天之外。笔势既已宕开,往下千年前高人逸士纷纷奔走笔底,便亦不足为怪了。这是中郎运笔的超迈之妙。说梁鸿是佣工、渊明是乞丐,固不甚确,却由此对比出“乡党自好之士”,又落到自己身上,且平添了自己身份,手法轻灵之至,这是中郎运笔的舒卷之妙。佣工乞丐皆逃世,我自好者这一回总要丢官了吧?然而还有事未了毕,还有好名之心未除尽:这是中郎运笔的顿挫之妙。经过了这些羊肠九曲,一个“归”字才姗姗而来。这“归”字是深闺中人,千呼万唤,始回转半面,若是姿色平平,岂不倒人胃口?于是到了中郎动真才情的时刻了。“桃花水发,鱼苗风生”,春风起,春水涨,岸边桃花吐绽,水中鱼苗潜长,这境界何其绮丽!这佳人果然秀色可餐!再定睛看时,中郎已一领芰衣,掩映于桃红丛中;扁舟轻飏,竞与鱼儿戏逐。境是神仙境,人是天上人,“归”之美也若斯,能不“神魂皆动”?至此全篇悠然结住,与“钱谷”四句的恶俗气迫人,恰成霄壤之别。百余字的文章,既一气流走,又回环曲折,末了还能臻于胜境,如此谋篇,妙也不妙?读者诸君,心服不心服?
或问笔者曰:你只顾说这个妙那个妙,文中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显示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怀,和对于大自然的向往,这些进步思想,为何只字不提,你的欣赏趣味偏到哪里去了?!谨对曰: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他又何尝真要归田?中郎表清高归表清高,做知县归做知县,二者并行不悖,始活得有滋有味。至于他后来弃官,实非本意,这里不暇烦琐考证了,但真知中郎者自然理会得。他在舞弄才情,你却当作披肝沥胆,中郎地下有知,恐不免转要笑你之迂了。
前一篇:《与董思白书·〔明〕袁宏道》
后一篇:《与许口北·〔明〕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