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袁枚《戏答陶怡云馈鸭》

(2023-07-16 16:27:20)
        赐鸭一只,签标“雏”字,老夫欣然。取鸭谛观3,其哀葸龙钟之状乃与老夫年纪相似4,烹而食之,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5,俾喉中作锯木声6。畜而养之,又苦无吕洞宾丹药7,使此鸭返老还童,为唤奈何? 若云真个“雏”也,则少年老成与足下相似8,仆只好以宾礼相加9,不敢以食物相待也。昔公父文公路堵父10,置鳖焉小,堵父不悦,辞曰:“将待鳖长而后食之。”仆仿路堵之意,奉璧足下11,将使此鸭投胎再生,而后食之何如?
1陶怡元:事迹不详。馈:赠。3谛观:仔细察看。4哀葸(xi):可怜害怕的样子。龙钟:年老衰弱之状。5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住在西方昆仑山之女神。《山海经》言“其状如人,豹尾虎齿”。6俾(bi):使。7吕洞宾:俗传八仙之一。8足下:对对方的敬称。9宾礼:对待宾客之礼。10公父文公、路堵父:均为春秋时鲁国人。11奉璧:指奉还。用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析点】 因不中意而却人赠物,还要在回信中评头论足,实在有悖于人之常情,弄不好也会让赠物者脸面全无,恼羞成怒。袁子才到底是袁子才,他“以才运情,使笔如舌”的“专长”(语见《文献征存录》)可说是派上了用场。
袁枚却鸭,主要因为鸭“老”,怎么个老法呢? “哀葸龙钟之状乃与老夫年纪相似”,以自身设喻,颇能自轻自贱,满是调侃意味。联想到随园老人此时年近耄耋,白发萧疏,筋韧骨坚,鸭步蹒跚,读者定会忍俊不禁。袁氏似嫌不足,又拉来了“豹尾虎齿”的西王母作陪衬,“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俾喉中作锯木声”。此喻也颇新颖,一改读者心目中美丽雍容的西王母形象。既烹鸭不成,索性养之吧,又无吕洞宾仙药使之返老还童,所以还得“完璧归赵”。可袁氏之笔却不肯休闲,“若云真个‘雏’也,则少年老成与足下相似”,又加一喻,极尽调侃嘲弄之能事,读之令人喷饭。不过,信仍未在此打住,而又妙笔生花,用了路堵父食鳖的典故,才堂而皇之地“奉璧足下”。
信中袁枚逞才纵性,妙语连珠,想来陶怡云读了这封谐趣横生的回信,纵有些许不满,也会被随园老人的诙谐放浪所冲淡,甚或庆幸一只老鸭换来一篇妙文。不过,此信出自身为长辈、名誉倾动四海的随园老人之手,终觉有些孟浪无形,正像前人所批评的那样,袁氏“名盛而胆放,多而手滑”(《清史列传·文苑传·袁枚》)
——《国语》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1],以露睹父为客[2]。羞鳖焉[3],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4]:(公父文伯在宴请南宫敬叔的酒席上,尊露睹父为上宾。在进献熟鳖这道菜时,看到这只鳖明显太小了些,露睹父很生气。相请吃鳖的时候,他退席告辞说:“等鳖长大以后我再来吃它吧。”于是就转身出去了。文伯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气愤地对儿子说:“我听已经故世的公公说过:[1]南宫敬叔:鲁大夫,名说。南宫是复姓。[2]露睹父:鲁国大夫。客:周礼规定,众人饮酒时,尊一人为上客,即上宾。[3]羞:进献。[4]先子:古时媳妇对已经故世的公公的称谓,也可叫先舅。
“‘祭养尸[5],飨养上宾[6]。’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祭祀时要让代替死者受祭的人吃得好,宴请宾客时要让上宾吃得好。’你进献鳖这道莱时用的什么礼节?竟然使得上宾如此生气呢!”于是就把公父文伯逐出家门。过了五天后,等到鲁国的大夫们前来说情,才同意公父文伯回家。
[5]尸:举行祭祀之礼时,应尊代死者受祭的人。[6]飨(xi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享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