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颀《送陈章甫》: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2023-07-12 16:35:13)【解题】
此诗或谓作于天宝九载(750)。陈章甫,江陵(今属湖北)人。制策登科,曾官太常博士。隐居嵩山二十馀年,与李颀颍阳家居邻近,故得相识,且交谊深厚。陈章甫罢官还乡,诗人是客中送客。诗中对陈章甫的外表形象及坦荡性格作了生动的描绘,最后还替朋友耽心:罢官回乡,人情冷暖,正不易知,表现出对友人的真挚关切。全诗纵笔直写,酣畅淋漓,人物精神面貌,跃然纸上。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二句点明时令,奇景涌出。二句写客居寂寞。意谓朝暮骑马出门,所见惟有青山,因此更加思念故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立身:为人。何:多么。坦荡:光明磊落,坦率开朗。虬(qiu)须:蜷曲的胡须。虎眉:浓厚的眉毛。大颡(sang):宽广的前额。二句意谓陈章甫饱读诗书,不甘心隐居埋没于草野间。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二句意谓平时从洛阳东门买酒与我辈饮,把世间万事都看得轻如鸿毛。我曹:我们,我辈。二句意谓有时喝醉后不管白天晚上睡上一整天,有时只抬头远望孤云,表示对世俗的轻蔑。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二句写大河渡口送别情景:大河浪大又天黑,渡口小吏停舟不肯渡河。郑国游人:诗人自指,其家颍阳,古为郑地。洛阳行子:指陈章甫,时寓居洛阳。行子即游人。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二句意谓听说你在故乡友人很多,但世态炎凉,如今你罢官回乡,不知会怎样对待你。
【鉴赏】陈章甫,曾官任太常博士。这首诗送别故人,不仅道出了临
别珍重之意,更把陈章甫的风采和个性生动地描绘出来。
“陈侯”以下八句写陈章甫。陈侯即陈章甫,侯为尊称。其为人处事
立身坦荡,开朗豪放。外貌则十分威猛:虬须,胡须蜷曲;虎眉,眉毛浓厚;
大颡,额头宽广。“腹中贮书一万卷”,是形容其饱读诗书,富有才华;“不 肯低头在草莽”,言其身怀济世之才,不甘流落草莽。陈章甫曾经制科及
第,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他上书力争,终于破例录取。可惜得 官后并不顺利,常常有隐逸之心。“东门”四句写洛阳旧事和陈章甫潇洒
不羁的意态。酒到浓时,一切都不放在心上。有时长醉不醒,不知白天黑 夜;有时出神地望着空中白云飘逸。其超凡出世之心、清高自许之意,如
在目前。
才华横溢、自视甚高、潇洒不羁、狂放清高的陈章甫终于在仕途上无
法前行了。“长河”句回到渡口送别场景。风浪受阻既是眼前即景,亦是 比喻现实人生的坎坷。说是浪大天黑,无法渡河,实际上正如李白《行路
难》中的牢骚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理想的破灭,对于 身怀抱负、积极用世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何其愤懑而无可奈何的事情。
“郑国游人”,诗人曾居住在颍阳,时任新乡县尉,两地古属郑国,故指诗人
自己;“洛阳行子”,因陈当时寓居洛阳,故指陈章甫。客中送客,盼归之情
在送别之际更加浓郁,和开篇的“思旧乡”遥相呼应。因为船行不得,由此 诗人又想象开去,连渡河都障碍重重,那归家之后所遇故人的态度又当如
何呢?世态炎凉当在预料之中,即将面对的人情冷暖使回乡的热望都变 得那么不可捉摸了。诗人的感慨是为友人而发,更是自己感同身受而不
可抑制之下的真情流露。
前一篇:陆九渊《送宜黄何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