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游: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

(2023-07-11 15:36:24)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陆游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
诗意:枫叶开始红了,槲叶变黄了,我的鬓发已白了,更怕的是新生白发还在不停地增长。面对沈园里的树木亭台,我只能徒然地回忆往事,你早已逝去,我还能对谁诉说我内心的断肠情意。沈园当年题词的墙壁已经坍坏,蒙上了漠漠尘埃,往事也像断云幽梦一样,茫茫无迹。(那些以为可以永远记住的往事,像天上的片片秋云,午夜时分的忧愁梦境,开始慢慢地变得淡薄。这些年来,我内心的痴心妄想,已经消除干净,只能回到家里,向你的灵位烧一炷香。
赏析
       关于这诗的本事,据陈鹄《耆旧续闻》、周密《齐东野语》等书所载: 陆游初娶表妹唐琬(或作婉),夫妻恩爱相得,但因琬不得陆母欢心,遂至仳离。后唐氏改嫁赵士程,放翁亦复娶王氏。然两情相许,情意难绝。其后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园,唐琬语赵,遣致酒肴。放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词,题园壁间。四十年后,放翁重游,而园已易主;壁间题词犹在,而唐琬亦已亡故。泉路相隔,幽梦事茫,感而赋此。 
《剑南诗稿》中涉及陆游沈园题壁的诗共有三首,这是最早的一首。据“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云云,可知沈园题壁的时间是绍熙三年(1192)。上推四十年,即绍兴二十二年(1152)。诗还暗示题壁时前妻唐氏夫人已趋“泉路”,沈园也已易主。壁上之词苔尘漠漠,早被好事者刻在石上。这以后,《诗稿》中尚有诗人八十一岁夜梦游沈氏园亭,八十二岁的城南诗两处提到沈园题壁的往事。从这些诗内证的材料看,陆游确实在沈园题壁,怀念的是当年曾游历于沈园水边梅下的一位心爱之人。这首诗写旧地重游的怅然之情,并用“河阳愁鬓”的典故,说明彼时是悼亡曾在沈园留下遗踪而已去世的前妻唐氏夫人(此时继娶的王氏夫人尚健在)。诗有明确的伤悼对象和感伤见证——壁上遗墨,但诗人没有明言题于壁间的“小阕”是哪一首。后人一般以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和周密《齐东野说》两家笔记的《钗头凤》说为凭。清代学者及近当代的一些词学专家则怀疑陈、周二家笔记的信实程度,认为《钗头凤》词意与唐氏身份不合,未必为沈园题壁词,这就有了一段公案。
不论壁间所题的“小阕”是哪一首,这一首七言律诗的伤悼意味是极其显明的。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首句点时节,枫叶开始红了,槲叶黄了,是在秋天的季节。第二句说,自己鬓发已白,更怕见新生的白发。这首诗起得比较平稳,在首联中,作者借物象“枫叶、槲叶”的颜色,把“秋”的气息营造出来。而秋的这种萧条之景,又恰好可以同一切生命的转衰联系起来。所以作者在后一句中就很自然地道出了自己年老的状态。
“河阳愁鬓”即为“潘鬓”,晋代潘安,曾任河阳(在今河南孟州西)县令,潘安三十二岁生白发,是未老先衰的标志。后用“潘鬓”等作为鬓发斑白的代称。“新霜”则是指不断在新添的白发。从这一前一后的两个词上面,我们足以看到作者已至老年的沧桑形象。
而如果要说其中哪个词语更富有力量,当然非“怯”字莫属。“怯”字用在句中,不但很充分地刻画出作者惧怕命老去,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心理,更是将他心中忧愁一笔点出,使得诗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奠定。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面对着沈园内的树木亭台,我只能徒然地回忆往事,斯人早已逝去,我还能对谁诉说我内心断肠情意。接下来的一联及时切题,将作者内心的情感清晰化: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看到沈园的亭台树木,“我”也只能徒然地回忆往事,“你”已深眠泉下,“我”又去向谁诉说心中的那般情意。
从表达方式来说,这一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从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融合来说,这两句却显得格外有感染力。
“空回首”,写出了作者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写出了他如今孤独、伤感的情怀。仅三个字,就将“昔”“今”两个时间段都包含进来,并且让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来,作者孤独的形象、寂寞的内心、无限的相思皆清晰地展现于读者眼前。
“凭谁说”“断肠”更进一步作渲染,看到这样的字眼,有谁不为作者的那片痴心而感动?有谁不为作者孤独的形象而叹息?
地下人间,阴阳两隔,陆游对唐婉的爱与思念,怎一个深字了得!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在颈联中,作者从两个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的相思之苦:残壁上所题的那些小字如今已经被尘土掩埋,曾经的幽梦也如渺渺人事一样了无痕迹。
作者曾经在墙壁上题下的词作,见证了他与唐婉的爱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字迹都被尘土埋没了,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人不由伤感。所以“尘漠漠”三个字刻画的不仅仅是如今的现实,更是从画面与时间的角度营造出了一种沧桑感,把作者的沉郁心情含蓄而又饱满地表达出来。
前一句为实写,后一句则为虚写,“幽梦”又将时间拉回到过去,起到了渲染情感、增强韵味的效果。而当它与“事茫茫”相搭配后,诗中的凄凉、愁苦之味就变得愈发地浓郁了。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这些年来,我内心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已经消除干净,知道再痴心妄想,再遗憾悔恨,也无可奈何,只能回到家里,向你的灵位烧一炷香。多年以来,作者心中的痴念已经消尽,最后他静静地在佛前烧上了一炷香。
无可奈何,欲说无凭,孤独、痛苦……,作者在这样的情感交织之下倍受煎熬,尾联是他无奈之下的所为,却又将他的无奈与苦闷放至最大。
从内容的表面来看,尾联与其他几联仿佛有点儿不搭,但当细细品味后,我们就会发现,尾联所描写的、所表达的完全凝于主旨之上,只是方式有些特殊而已。
作者的思念如同江水一般不曾断过,但他越思念唐婉就会越苦闷,越苦闷则又越思念……最可悲的是,作者的思念没有结果,更无处诉说,所以他才道出了“妄念消除尽”这几个字。
所以尽管最后作者看似得以“解脱”,但他的内心却明明白白地展现在那里,他的痴情终究被“解脱”等词语体现得更浓更深。言已尽,意无穷,尾联的感染力不得不让人为之叹服。
        陈衍 《宋诗精华录》 评此及 《沈园》 二绝时说: “古今断肠之作,无如此前后三首者。”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陆游的婚姻悲剧造成了他个人爱情之不幸,却也造就了这留传千古的断肠之作,幸耶?亦不幸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