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2023-06-27 15:25:28)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郑谷是唐末诗人,自幼聪颖,自骑竹之年便会赋诗。因为鹧鸪诗闻名,史称“郑鹧鸪”。中年是一个人感受最哀乐感受最深切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寓居长安,也就是秦地。漠漠的秦云,淡淡的天,这是西北春天特有的景象——“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眼看着就要过春节了,郑谷居于三秦大地之上,那空中浮云漫漫,似悠闲于空中闲荡,这空中之云,并不能理解人的忧愁与烦恼,新的一年就要到来,郑谷确实忧愁得很,自己长期身处低位,穷困潦倒,没有再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反而是时光快速消失中步入中年。——“新年景象入中年”,又是一年的春天,诗人说自己伴着新春之景,自己也步入了中年。人到中年,青春已逝,想起自己青春往事,心中百感交集。光阴慢慢溜走,回顾往昔,很多的人与都永远留在了记忆的长河中。新年新气象,诗人面生出无限的感慨。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百感交集之时,恼恨花无语,满怀愁绪。无人排遣,只能是借酒浇愁。也只有这时才感受到酒的美好,或许中年人嗜酒如命,大抵皆是出自此种原因,这全都是郑谷的真情流露。诗人到底在想什么呢?为何有这么多愁绪呢?人到中年是和青年有很大的不同,是年华老去的伤感,还是为家庭重担感到疲惫呢?年纪大了,阅历增长,懂得多了,烦恼也会多,没有少年时期“为赋新词强说愁”了但有中年人的惆怅。
“苔色满墙寻故第”,剥蚀的墙壁上,已经长满了青苔。诗人寻找旧宅,发现这里的苔藓满墙,斑驳难认。追忆自己的踪迹,恍然发现苔色的变化,顿觉恍然。
“雨声一夜忆春田”,在连夜雨声中回想起家乡的农田。诗人看着绵绵的春雨,不觉勾起了归隐之意。家乡的农田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生机,想念故乡的春田,想回到家乡过着躬耕的田园生活。诗人用故地、苔色、雨声等食物,形象鲜明而富有张力。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年老体弱
,行动不便还在琢磨写诗的技巧,更把前日已经完成的诗作多次修改。
诗人想到往事不可追,未来不可期,惆怅之余,只能写诗。闲暇时写诗作文,排遣年华老去的烦恼。
结尾虽说“自喜”,表面上说高兴,实际上是年岁渐长,无所作为的安慰。外表虽然表现出来平静,内心充满无聊寂寞。无聊的环境,无聊的日子,反复琢磨诗文,有了事情做,内心便不会那么无聊。可是只有诗文的日子并不美满,还是缺少很多快乐的事情,还是感到惆怅。
前一篇:《右台仙馆笔记》冯孝子·木工陶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