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读书镜·卷一》:留一步与人行
(2023-06-24 07:34:44)@颜之推云:“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抱之梁,必沉溺于川渊者。何哉?为其傍无余地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必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人的脚所踩踏的地方,面积只不过有几寸,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一定会从山崖上摔下去;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也往往会淹死在河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的脚旁边没有余地的缘故。君子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最诚实的话,别人是不会容易相信;最高洁的行为,别人往往会产生怀疑,都是因为这类言论、行动的名声太好,没有留余地造成的。)或问吕居仁:“天下归仁如何?”居仁作韵语答之,曰:“面前径路无令窄,窄时无过客。无过客时径益荒,眼前满地生荆棘。”黄山谷云:“面前径路常须令宽,路径窄则无着身处,况能使人行也?”(要经常拓宽自家门前的路,如果路太窄,自己都难以转身,又怎么能够让别人去走呢?寓意: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要学会与人方便,学会让路,才是开心快乐之道啊!)以上三言相符。彼立己于峻,及离人而立于独者,可以警矣。
《宋元学案》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儒邵雍临终的时候,程颐来探访,问邵雍:“从此永诀,更有见告乎?
”这时的邵康节已经气息微弱,就举起一双手来,比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颐不明白,问道:“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道:“面前路径常令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雍告诫程颐:留别人一条宽路,就是给自已留一条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