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2023-06-18 09:41:24)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
北宋
· 黄庭坚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黄庭坚23岁进士及第,入仕后就孤身一人来到了河南叶县担任县尉。后来他又成为国子监的教授,在这期间他与苏轼缔结文字之交,情兼师友,终身不渝,也对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之路产生了极大影响。
黄庭坚自幼喜欢读书,可是在他担任县尉期间,由于经常深入僻野,了解民瘼,白天基本上接触不到书本,晚上回家后又觉得疲惫不堪,即使想读点书,却又打不起精神。
后来有一次他与好友元翁一起到当时的高士王夔玉家喝酒,看见王家的万卷藏书,顿时便感到有点羡慕和羞愧,于是赋诗抒怀。
山谷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处境,“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自从入仕之后,诗人就一直疲于奔命。他勤政爱民,任劳任怨,从而换来了百姓们的爱戴,以及上司的赞赏。
不过在他担任县尉期间,山谷也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更耽误了宝贵时间,所以无暇进行读书和创作。他形容自己的“心径”长满了荒草,却懒于耕锄。言下之意,山谷觉得自己心田荒芜,心性疏懒,与年少时的自己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接下来的两句承接“失耕锄”三字,抒写了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黄庭坚年轻时喜欢结交朋友,除了与苏轼亦师亦友,他与张耒、秦观等人关系也非常融洽。
除此之外,黄庭坚的母亲一辈子信佛参禅,诗人受其影响,对佛禅也有着格外的兴趣。他曾随黄龙寺的晦堂祖心禅师学佛,并在他的指导下开悟。诗人虽然身处喧嚣的尘世,却一直怀念这位“天下无双祖”。
这一次他在王家看见了很多以前从未读过的书,除了经史子集、神怪传奇,还有佛家经典、禅宗理论,不禁勾起他的美好记忆。“常思、得读”,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过往轻松的生活中,又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的心境。
颈联转而采用对比手法,展现出诗人精于造句的能力,“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诗人赞美王才子不慕名利,隐居林泉,虽然物质条件难比那些王公大臣,可是由于藏书丰富,却显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人又称呼自己为小儒,虽然读了不少书,也在仕途中摸爬滚打了三年,却蹉跎了岁月,空虚了心灵,甚至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实在是羞愧难当。“扪腹”二字,描写生动,将诗人的失落感描写得极其形象。
最后,诗人又诙谐地说,“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诗人对王才子表达了自己非常渴望看书的心情,他甚至希望自己可以为他掌管藏书楼的钥匙,然后不辞劳苦地为对方整理签题、清扫蠹虫。签题,指各种文件和读书心得等等;蠹鱼,指书中的蛀虫形如小鱼。
黄庭坚的这首七律仄起仄收,押六鱼韵,全文精于遣词造句,更显语气诙谐,表达出作者对宦途的厌倦,以及对恬淡悠闲生活的向往,才子不愧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