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

(2023-06-10 16:09:06)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1)
读书以(2)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3)。(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中了了(4),心下匆匆,方寸(5)无多,往来应接不暇(6),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7)过,与(8)我何与(9)也?千古过目成诵,孰(10)有如(11)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12),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13),愈(14)探(15)愈出(16),愈研(17)愈入(18),愈往(19)而不知其所穷(20)。(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虽(21)生知安行(22)之圣,不废困勉下学(23)之功(24)也。(即使是像孔子那样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而努力。(21)虽:即使。(22)生知安行:生,出生。知,懂得。安,从容不迫。行,实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23)困勉下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24)功:努力。)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25)读《阿()房(páng)宫赋》(26)至四鼓(27),老吏苦(28)之,坡洒然不倦。岂(29)以(30)一过(31)即记,遂了(32)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33)读,迄(qì)(34)无佳文。(苏东坡平日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25)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里指翰林院,翰林学士供职之所。洒然:畅快的样子。(26)《阿房宫赋》:唐朝杜牧的文章。(27)四鼓:四更,凌晨1~3时。(28)苦:对.....感到辛苦。(29)岂:难道。(30)以:因为。(31)过:过目。(32)了:结束,完结。(33)再:第二次。(34)迄:始终,一直。)
且(35)过辄(36)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37)。即(38)如《史记》(39)百三十篇中,以(40)《项羽本纪》为(41)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42)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43),在此数段耳(44)。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45)的钝(46)汉!(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记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要数《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47)恶曲,及(48)打油诗词(49),亦(50)复(51)寓目(52)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53)贮(54)其中,其龌龊(55)亦耐不得!(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房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