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
(2023-05-26 09:09:58)寄刘苏州
白居易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
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
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
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刘苏州,指白居易的好友刘禹锡(772-842),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当时刘禹锡在苏州任刺史。
首联,白居易说自己这两年失去了两位好友。微之,元稹(779年—831年),中唐宰相,字微之。敦诗,崔群(772—832)
,中唐宰相,字敦诗。
白居易如果多活几个月,自己也能作宰相。唐宣宗继位后,原准备请白居易出山为相,可惜白居易刚刚去世不久。
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同年,这里的同年不是同榜进士,白居易(772年-846年)和刘禹锡(772-842)是同龄人。
刘禹锡收到这首诗后,也作了一首回寄白居易,《酬乐天见寄》: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
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刘禹锡与元稹、崔群也是好友。刘禹锡说,元稹比咱俩都年轻,却先去世了,崔群与咱俩同龄也没有留下来。(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高官(二人都曾经作过宰相)得作能有几天呀,而黄泉一去就再不回了。
我虽然不合时宜,但是也得以位居三品,等老了以后,终须为自己寻找一块墓地。如果我们早早的显达,估计也会在箫鼓声中葬于坟墓里了。
白居易的诗中曾写“同病同心事”,白居易和刘禹锡生前都没有作过宰相,白居易虽然屡遭打击,但是刘禹锡则更加坎坷。除了同时为好友去世而伤心,不愿意趋炎附势,或许也是二人的“同病”。而曾经一身正气的元稹,后来却攀附宦官,两度入相,两度被逐。
刘白二人看出仕途的凶险,远离权利纷争,更是明智之举,最终二人都躲开了甘露之变。
刘禹锡在《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因成继和以寄苦怀》曾自注:“敦詩與予及樂天三人同甲子,平生相約同休洛中”。
最终崔群早亡,刘白二人晚年同在洛阳养老,得以善终。
对比较这两首诗,白居易的哀悼之情更深,而刘禹锡则有更多的人生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