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2023-03-29 09:51:15)
一、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首联应作如是解:虽然你(皮日休)因为眼疾无法完成和我一起游春的约定,但不要感到太遗憾,你可以在家放下帘幕潜心修订之前未来得及打磨的诗稿啊。
二、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为了能够“拨云见月”,我们不妨顺着王子文的质疑开始分析。首先,“和韵诗”是否笔墨集中在诗人自己身上?恐怕这并非“和韵诗”的题中之义。实际上,“和韵诗”本质上是一种交际诗,其内容的重点在于“你来我往”“你唱我和”“你应我答”。因此,有必要看一下皮日休写给陆龟蒙的原诗。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皮日休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由诗题可知,皮日休写诗的背景是听说好友陆龟蒙(字鲁望)在春天多寻野外盛景,而自己只能抱病家中。首联写以山野为伴的人本不需要特别约定,因为他们的相逢一半是因为隐逸之事一半是因为诗情,似是对自己因疾而失春游之期的开解。二三两联是虚写之词,诗人想象友人陆龟蒙戴着乌纱帽(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此处指便帽。)穿着白色袷衣,时而自在地穿行在岸边丛竹中,时而为采芝而奔走往来于山间,时而晒书下棋,时而垂钓食菰。语气中颇有艳羡之意。尾联“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尤其曲折有情致,先说友人不必记挂病中的自己,旋即又希望友人寄来一枝“山樱”,为“我”带来春的消息,对春日野游浓浓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简言之,皮日休这首诗以想象友人春游情形為主要内容,表达自己不能同游的遗憾和对春游的向往。
看清这一点,再回头看陆龟蒙的和诗,就豁然开朗了。皮日休想象友人游春活动表达自己的艳羡之情,而陆龟蒙的回赠诗中则想象友人抱病家中仍可吟诗寄托高志,是赞赏宽慰之意。
综上,诗歌颔联承接首联而来,是陆龟蒙对友人皮日休抱病在家生活的想象之词,可以理解为:“你将在家中吟咏《离骚》以及商山四皓的《紫芝歌》,来寄寓自己的高洁情操和隐逸之志。
三、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颈联是最难解读的一联,其解读难点在于:1.“施山僧饭别教炊”一句中“别”当作何解?是“不要”,还是“特别”?2.这一联与上下文有何联系?
王子文认为此联是诗人陆龟蒙自况,“‘我在野不仕,自由自在,无官无束,就如同把关着鹤的笼子织得更加广阔;‘我吃着山里人一样朴素的食物,内心淡然,自得其甘,就像是僧人一般的斋饭,别样的意食,也有特别的口味”。这种理解漏洞百出。古诗中确有以笼中之鹤比喻不得自由之句,如韩愈《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譬如笼中鹤,六翮无所摇”、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一》“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元稹《别毅郎》“伤心自比笼中鹤,翦尽翅翎愁到身”、顾况《酬柳相公》“个身恰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这些“笼中鹤”或比有志难伸的憋屈,或比失偶之后的沉痛,或比离别时的无能为力,并不一定是表官场不自由,况且无论是皮日休原诗还是陆诗前文,完全没有提到官场的任何讯息,将此句理解成对脱离官场的感慨,显得支离牵强之甚。王子文“在野不在仕”之说难以成立。此外,既然是无官无束,自由自在,脱离笼子的山野之鹤岂不更加自由?何必多此一举把笼子织得更广阔?将“施山僧饭别教炊”理解为“‘我吃着像僧人斋饭一样朴素的食物,也别有一番滋味”同样存在问题,诗句中的动词“施”“教”“炊”完全没有落实。
这两句的释义还是钟振振教授的说法更为可信,“野鹤自由惯了,要驯养它,编织鹤笼得宽大一些,不可让它太受委屈。给山寺的僧人布施饭食,须专门另做,不能图省事,把自家食用的饭菜分与他们——那不虔诚,不恭敬,也不能保证饭食的精洁”。这种解释将句中每个字都落到实处,且文辞畅达,较有说服力。
不过新的难点在于,这一联如何与上下文建立起联系?钟振振以为“‘使‘教两字,见出不是亲自动手,而是吩咐叮嘱他人。这个‘他人,多半是皮家的奴仆和婢女。当然也不能排除皮太太。这两句是对皮日休隐居山林后之生活场景的合理想象”。前半截对“使”和“教”的分析颇有道理,但是不见得一定是吩咐叮嘱“他人”,这一句是鲜明的说教语气,如果理解成皮日休叮嘱皮家夫人或仆人,殊为奇怪,于上下文也难说通。
实际上,“养鹤”“僧饭”是古诗中惯用的文化符号,是乡野之间自由隐逸生活的暗示性符号。在古诗中,“养鹤”往往跟人物高逸出尘的品格或追求相关(白居易《不出门》“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宋代释文珦《赠仙翁》“不曾说著人间事,日暮唯先闭鹤笼”等),“僧饭”也是一种简朴清洁生活的象征(唐人姚合有“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之句)。且诗中常有鹤僧对举,如唐代姚合《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中有“古寺招僧饭,方塘看鹤行”之句,唐·韦庄《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池竹闭门教鹤守,琴书开箧任僧传”,宋代李流谦《书怀》有“寒蔬日日同僧饭,拄杖时时伴鹤行”,宋代王禹偁《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分莎种就寻僧迳,借竹编成养鹤笼”……以上诗例都是借僧鹤寄寓一种脱俗出世的情怀。
显然“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这两句意象上确实和上文“百亩蕙”“三秀芝”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都明确指向隐逸生活。但对“宽使织”“别教炊”的“告诫”仍然令人费解。
联系尾联来看,我们或许可以打开思路。尤其是末句“不怕江花不满枝”,对照皮日休原诗来看,很容易看出这是对“折取山樱寄一枝”的回应。皮日休因眼疾无法游春,只能请求好友折枝山樱聊表慰藉。陆龟蒙则宽慰他等医好了眼病,不怕没有满树江花一饱眼福。将“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两联当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元来理解,就会豁然开朗:“栖野”“施山”两句都是一种比兴之词,驯养野鹤一般的笼子可不行,得要织得宽大才行;布施山僧的饭凡俗的吃食也不行,得要另做才显出洁净虔诚;对于“你”,一枝山樱哪里够?江边满枝的春花才配得上你沈约般的才情。写于同一时期的另一首皮日休诗作《卧疾感春寄鲁望》中有两句“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皮日休自比僧鹤,自嘲因病夜间少眠、白天食欲不振。将这两首诗联系起来看,我们不禁会心一笑。陆龟蒙诗中以鹤僧暗比友人的写法,正是皮日休两句自嘲的回响。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友人抱病的宽慰开解,更有对友人过人才情和超逸品格的赞美。
分析至此,我们会发现2020年高考试题出题人对于本诗的理解是经不起推敲的。同时,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解读古诗的教训:切不可脱离语境。解读古诗尤其是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的唱和诗,我们如果对和诗与原诗之间的关联、上下诗句之间的关联视而不见,是很容易闹笑话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