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相见,衰颜醉酒,似经霜红树
(2023-01-22 08:23:14)贺圣朝·马公振见访,以词留别,喜而和之
谢应芳
吴淞旧雨相邻住,喜复来今雨。那时因遇,十年艰险,剑头炊黍。
如今相见,衰颜醉酒,似经霜红树。湖山佳处,登高望远,遍题诗去。
这是一首唱和词。词题中的马公振,江苏昆山人。自幼励志读书,好文尚雅。元季避兵松江之南钟巷里,筑室凿池,有田园花木之趣。日诵经史,遇佳客往来,则觞咏不辍,与世泊如。杨维桢很器重他,称之为忘年友。马氏原词已佚。这首和词通过对二人久别重逢情景的细致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表达了二人间的真挚友情。
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对十年前二人情投意合,相邻而居、共度危难的回忆,抒发对当时人情世态的感受,表达重逢后的喜悦欢快之情。
“吴淞旧雨相邻住,喜复来今雨。”开头二句是说,原来在松江比邻而居的老友,今天久别重逢似新朋。
“吴淞”,即今上海松江。“旧雨”、“今雨”,谓老朋友,新朋友,典出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一个“喜”字,将欢会的感情尽情托出。一阵惊喜过后,开始互诉衷肠,勾起各自对往事的回忆和慨叹。
“那时因遇,十年艰险,剑头炊黍。”这三句是说,互相诉说那时的经历,十年来的艰险备尝,悲惨的生活。
“剑头炊黍”,形容处境极为险恶。典出《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此处以往昔艰危生活的不堪回首,反衬今朝乱后重逢的欢乐喜悦。
下片笔触从回味过去中宕开,极写今朝相见时的欢愉情形。
“如今相见,衰颜醉酒,似经霜红树。”这三句是说,十年后再次相见,二人都衰老了许多,加之酒酣沉醉,那饱经沧桑的脸庞就像深秋红透的枫叶一样。
两人虽显老迈之态,但依然豪气不减,昭示着一股蓬勃旺盛的精神和永不衰竭的活力。
“湖山佳处,登高望远,遍题诗去。”末三句是说,我们相约遍游名胜之地,登高望远,将好诗题遍锦绣山川。
结句寥寥数语,把即将避世隐居的文士悠游林下、笑傲江湖的风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格调老健,情致爽朗,境界开阔,在元明之际词风萎靡不振的词坛,实属难得一见的妙品。
作者简介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前一篇:窗前翠影湿芭蕉,雨潇潇,思无聊
后一篇:董仲舒的“性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