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05,773
  • 关注人气:4,2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高二段考——文言文暨诗歌阅读

(2022-04-02 06:45:52)
分类: 试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贾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事仪法,色黄,数用五,为官名,悉秦之法。(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他们)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权力,使政事弄得一片混乱。”)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职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五畤原,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秦汉时祭祀天帝的处所。),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生因道所以然之。至夜半,文帝席。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李白·江上吟(节选)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
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长在,汉水恐怕就要向西北倒流了。
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海客:海边的人。随白鸥:一作“狎白鸥”。《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台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古时称隐士居处。汉水: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杜甫·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过的。
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作客呢?
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却已经年老,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
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人何须枉自老泪长流呢!
创作背景
《去蜀》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了这首以“去蜀”为题的诗。
去蜀:将离蜀,作诗总结几年的漂泊生涯,故为此题。蜀,广义指四川,此诗专指成都。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此指成都。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初借居成都草堂寺,后移居新建之草堂,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蜀,前后共六年,期间有一年多流寓梓州、阆州等地,在成都前后合计约五年。梓州:四川三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梓潼郡为梓州。如何:犹岂料。关塞:边关;边塞。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二水是湖南境内两条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区。世:一作“万”。黄发:年老。残生:残余的岁月、生命。大臣:泛指朝廷掌权者。不:一作“何”。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比于不乘黄鹤便不能远行的“仙人”,诗人李白更愿意成为一名“海客”。
B.李诗将屈原辞赋比作日月,将楚王台榭比作山丘,赞颂了二者长久的生命力。
C.从杜诗前四句可知,诗人于兵荒马乱之时离开蜀地前往潇湘地区,实属无奈。
D.杜诗最后两句故作反语,看似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实则是对“大臣”的讽刺。
【B】“楚王台榭空山丘”不是把台榭比作山丘,而是说楚王的台榭已经消失,化为山丘;这句诗也不是在赞颂楚王台榭的长久生命力,而是在表达功名富贵难以长久存在之意。 
16.两位诗人“随白鸥”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李白:摒弃功名富贵,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杜甫:遭逢战乱,又年事已高,不得不辗转漂泊。满怀忧国之情,但人微言轻,对国家安危无能为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