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第十一篇·告子章句上》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2022-04-02 06:22:16)
原文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淳于髡说:“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执政,子柳、子思做大臣。可是鲁国日渐削弱很严重。象这样的情况贤能者对于国家没有什么益处。”孟子说:“虞国当年不用百里奚后来就灭亡了,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后就成了霸主。不用贤能就灭亡,就是想日渐削弱能得到吗?就是想像鲁国那样衰微而勉强存在,也是做不到的。
华杉详解
淳于髡说:“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主持国政,子柳和子思都立于朝廷,这三人都是贤者,但是国势衰微。那么多贤人也支持不住,这么看来,你们这些所谓的贤者,对国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前面我们说过,辩论是没法论证自己的,只能攻击对方,或者另外立论。这相当于传播学上说的“议程设置”,我不进入你给我设置的议程,而是另外给你立一个议程。所以孟子也不解释子思的问题,另找一个例子说:“虞国不用百里奚而灭亡,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而称霸。国家不用贤人就会灭亡,就是想像鲁国那样衰微而勉强存在,也是做不到的。”
孟子的意思,你说鲁国有子思而衰微,我看如果没有子思,恐怕已经灭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