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叫》:无情背后爱的呼唤
(2022-03-30 14:56:36)“我听见了。
我听见有人中呼唤你。
阳子——”
一部精彩的推理小说,就从这句呼唤开始。也是我从一开始心里就存在着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书名叫《绝叫》?
书皮上如此解释:怀才者的自怜是天鹅的挽歌 平庸者的崩坏是野兽的绝叫
如何解读这句话,需要读者走进叶真中显的书中去寻找。
一间静如死海的屋子,本适合单身女子居住的房屋里是一片令人不忍卒睹的惨状一个“孤独死” 的女人,阳子以这样的身份登场了。
随着结婚率下降,老龄化增加,社会构造的变化,“孤独死”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面临的一种社会难题,日本尤为严重。根据2018年有关孤独死的不完全统计:孤独死不仅仅发生在老人身上,最年轻的甚至还不到29岁......文中的阳子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孤独死去的女人,这似乎并没有异常。
但随着作者笔下三条叙事线铺开,你会发现,阳子身上的故事,经历了日本社会的时代大变迁。
“一开始,绝对是毫无恶意的。她不过是被动地、毫无自觉地、走一步算一步地,竟然就这样来到地狱的最深处......”
相近的年龄、相同的人生经历让经手这个案件的警长绫乃对这具叫“阳子”的,被猫啃食完的白骨产生了好奇:“你就是铃木阳子吗?”由此推开了叙事的一条线。
这条线从事件的最后向前倒叙,寻找着阳子一步步的人生经历,想还原一堆白骨的人生故事,还原一个事实真相。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警察对事件的推理,又有绫乃作为女人,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人生的反观,她和阳子相同的感受与经历,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女人们都会遇到的困境吧。
第二条叙事线是以第二人称来进行叙述的阳子的成长。这似乎是一个跟随在阳子身边的第三只眼,平静地讲述着阳子从出生以来的成长经历。
这个叫阳子的女人,小时候被妈妈那一句:“其实比较想要的是男孩子。”打上了不被妈妈爱的铬印,虽然一直努力想要妈妈看到,但妈妈眼里只有那个十分优秀的弟弟。而爸爸也从没有给过姐弟俩父爱,让姐弟俩的童年在妈妈营造的幸福假象中成长。
阿德勒曾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阳子几乎穷尽一生的努力来治愈不被爱的童年,但她似乎并没有成功。
弟弟自杀,爸爸失踪,妈妈离开,爱人背叛,被人玩弄......生活的重锤一下一下地把这个女人锤向地底,锤向地狱。
跟随着这只眼睛看到的阳子,你不禁要问:“是谁?这只眼睛是谁?”这里我也埋个伏笔,等你在书中来寻找。
还有一条叙事线,则是时事新闻,以及一些警员、疑犯的供词。刚开始时,你会觉得有些不太明白:这里出现的这些人和事有什么意义?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发现,原来都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每一处的安排都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解答。
阳子这一生所在的日本正经历着社会变革、泡沫经济、自然灾害等,我们能看到社会男女地位失衡,丧父式育儿,校园暴力,家庭暴力,行业潜规则,职场pua,色情行业泛滥,狩猎应召,婚姻、社保、身份证明等各种制度的漏洞。从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在经历变革时的选择,人性在动荡中如何做出善恶的选择。这里有很多人发出绝叫,但这些人们最终被社会这头怪兽被吞噬,让人心悸。
被爱抛弃的孩子,最终成了社会的弃民,而一个弃民的生命既可能是被抛弃后的一文不值,也可能成为被人利用后的“换钱”工具,生命沦为一种工具是在这本书里最让人叹息的。
但沦为弃民的阳子却不想就这样被命运抛弃,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在书中还有一个角色:那条阳子小时候养的红色小金鱼,一直以她弟弟鬼魂的方式在与她交流。在我看来,其实是阳子与内在自己的交流,最终她选择她自己想要的自由。
而为了她想要的自由,她将如何行动?这种自由从何而来,又如何依附?小说最后的跳转,让所有的疑惑都有了答案。
于道德而言,对她缺爱的童年我哀其不幸,对她索爱的生命我怒其不争,对她最终的选择我又愤其不善。但仅从情感而言,我又为她敢于向命运挑战,敢于另类的自我救赎而感叹,这是她生命发出的绝叫,一种希望的绝叫:
“无法做主的世界已被我甩至身后。
我向前奔驰。
奔向何方?
奔向我的避风港。
如果没有,打造一个就行了。”
——铃木阳子
“嘿,铃木阳子是你吗?”
你去书中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