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见人”三字引发的小小公案——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45)

(2022-03-22 11:00:32)

杨柳枝[唐]刘禹锡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杨柳枝》,一名《柳枝》。隋炀帝时开汴河,两岸广植杨柳,因有此曲。说见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宋王灼《碧鸡漫志》。中唐时,白居易据旧调另翻新声。此调例多咏柳及与柳有关的故事,调名往往就是词题。本篇咏炀帝汴河残柳,是贴紧隋曲本事在做文章。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君。仁寿四年(604)弑其父文帝杨坚,篡夺帝位。在位期间,开运河,营建洛阳宫室园苑,征高丽(今朝鲜),弄得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大业十四年(618),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隋就此二世而亡,仅存在了短短的三十七年,而炀帝统治时期则只有十四年。

“汴水”,炀帝开运河,其中自今河南荥阳至开封的那一段,系就古汴水疏浚而成。

“花如雪”,谓柳絮飘飞如雪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谢安大雪天与子侄辈讲论文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云:“未若柳絮因风起。”故后世文学作品中,每多以“柳絮”“雪花”互喻。

乍一读来,此词字字都在目前,似乎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可万万想不到,对它的诠释,竟有过一场小小的公案!这公案主要是围绕着末句“不见人”三字展开的。


宋胡次焱则曰:“‘不见人’三字,恐只是《易》所谓‘窥其户,阒其无人’之意。”(明周敬、周珽、陈继儒《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引)

明徐充又进一步指出:“此只是形容亡国荒凉之态,与李益《隋宫燕》诗同意。”(同上引)

他们二位对“不见人”的理解是:杨花飞入宫墙,宫中不见一人。

按李益(748—827)与刘禹锡(772—842)为同时代人而年长一辈,其《隋宫燕》诗云:“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欲落旋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显然是说隋宫荒废已久,旧时燕子几度飞来,皆不见人迹。以此印证刘禹锡词,可见胡、徐二氏的理解比较准确。

谢枋得其人为宋、元之际著名的忠义爱国之士,仕宋官至江东提刑、知信州(今江西上饶一带),宋亡后,元朝大臣屡次荐他出仕,皆拒不赴,尝自谓“所欠一死耳,岂复有他志哉”。后被强迫赴北,至元大都(今北京),绝食而死。其论此词,谓隋臣仕唐,有愧于柳花云云,虽属误解,却是有感而发,亦可算得仁者见仁。

本篇言简意赅,节短韵长,末句既明了,则其好处自见。清黄生评曰:“只‘不见人’三字,写尽故宫离黍之态,何用多言?”(《唐诗摘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