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郑克《折狱龟鉴》·二释冤下·孔循虑囚

(2022-03-22 06:51:46)
       孔循虑囚(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虑,通'録'。)(范正辞、赵稹、薛向三事附)
       后唐孔循,以邦计贰职,权领夷门军府事。长垣县有四盗钜富,及败,而捕系者乃四贫民也。盖都虞候者,郭从韬之僚婿,与推吏、狱典同谋锻成此狱,法当弃市。循亲虑之,囚无一言,领过萧墙,而乃屡顾。因召问之,云:“适以狱吏高其枷尾,故不得言。请退左右,细述其事。”即令移于州狱,俾郡主簿鞫之。受赂者数十人,与四盗俱伏法,四贫民获雪。此盖和?所闻五代时事。
  按:巡捕之吏,或纵盗而捕系平民以应命,或失盗而捕系平民以逃责,或求盗而捕系平民以希赏。若狱吏与之为市,则冤滥岂可胜言!此在听者察之耳。孔循所察,乃纵盗而捕系平民以应命者也。又有三事,失盗而捕系平民以逃责者二,求盗而捕系平民以希赏者一,今附于后云:
  范正辞,齐州人,父劳谦。正辞为江南转运副使,饶州民甘绍者,积财钜万,为盗所掠。州捕得十四人,狱具当死。正辞按部(巡视部属)至,引问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群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王愿掩捕之,盗遁去。正辞即单骑出,追及之。贼控弦持?来逼,正辞以鞭击之,中贼双目,执之以归。按其奸状伏法,而前十四人皆得释。
  赵稹少师,为益州路转运使。时邛州蒲江县捕劫盗不得,而官司反系平民数十人,楚掠强服,且合其辞,若无可疑者。稹适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意其有冤,乃驰入县狱,尽得其冤状,释出之。
       薛向枢密,提点河北刑狱。时深州武强县有盗杀人,而夺其财。尉以失盗为负,捕平人掠服之,置赃于外以符其语。向得而疑之,亲引问,直其冤,免死者六人,正其尉故入之罪。见吕大防丞相所撰墓志。
  此三者,皆与孔循虑囚事类矣。非有他术,俱尽心察情,故能释冤也。
孔循虑囚
       死刑复核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我国早已有之,萌芽于古代的“录囚”制度,据史料查之,可以追溯至汉代。《魏书》曾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俱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漱报,乃施行。”但凡牵扯到死刑重案,最后都要呈报皇帝予以审核,没有异议怨言之后,才御批准予以执行。
    五代后唐的孔循一贯坚持“上天有好生之德”“宁可缓杀、错放,也不因一时任性、失误而枉杀、错杀一人”等观点,其在理案时十分谨慎,特别是对死刑案件更是慎之又慎,每次核准和监斩死刑犯前都怀悲悯之心与囚犯进行一次谈话,既是验明正身,同时也想亲自听听一个将死之人最后留在世上的声音。
    就一般人而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并不总是美好的意思,更多的是真实。一个人马上就要死了,真假对错也就没有必要再隐瞒了,这既是对自己所犯真实罪行的忏悔,同时又是就自己的冤屈发出的最后一次的呐喊。所以,孔循认为,坚持聆听死者生前最后的声音,既能减轻自己因职责使然不得不杀的心理负担,同时又是最好的现冤假错案的最后机会。
    孔循见死刑犯时,但凡喊冤,其坚持再审。孔循也因此纠正了不少死刑冤假错案,挽救了不少被冤枉者的生命。他任夷门代理军府事务时,因被要求与囚犯斩前谈话,曾从断头台上救下4人,一时被传为美谈。
    当时长垣县百姓家屡屡遭窃,且伤及性命。经查,乃四大窃贼所为。州衙下令限期破案。不料,盗贼早已闻风而逃。眼看期限将至,盗贼却了无踪迹,州府催得又急,县衙都虞侯、推吏、典狱、捕快等便动了歪心思。恰好,盗贼东藏西躲也觉得非长久之计,便托人给县衙一众人送来重金,希望予以设法开脱。果然,有钱使得鬼推磨。县衙一帮贪官污吏见钱眼开,便随便抓了四个平时有些许劣迹的百姓冒充盗贼,屈打成招,画了供押,列了罪状,以十恶不赦之罪判处死刑上报州府。州府见案卷证据确凿,便允准处决,并派孔循前往长垣监斩。
    孔循仔细看了案卷,觉得无错,但仍将四名囚犯提来询问。孔循问他们可否认罪,又告知他们若有冤屈,也可告申。但四人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吭。
    孔循看囚犯不吭声,便道:“你们所犯之罪,实乃恶极。本官问你们多时却不回答,那就算默认不讳了。有什么话,尽管说,否则来不及了。午时三刻将至,你们人头落地后悔也晚了。”
    四个囚犯直跺脚,可仍低头不语。时辰已至,孔循挥挥手,令狱卒及刽子手将囚犯推出处决。四个囚犯被推至门口,瘫倒在地,眼含热泪回头看着孔循,极力挣扎着似有话说。孔循见此情形,心中生疑,便把他们召回再讯问。但他们仍然眼含热泪不言一语。孔循这时发现他们似有难言之隐,便支开狱卒及左右随从。
    这时,四名囚犯才当即跪倒,连喊“救命!”并将实情告知孔循:“我们实在冤枉,乃平常百姓,虽有些许劣迹,但并非盗贼,县衙收受贿赂,我们被屈打成招。刚才大人问话,并非不想喊冤,奈提押狱卒硬将枷尾压住我们的喉咙,所以才有话说不出来。”
    孔循听了,大吃一惊,便将此案移至州衙再审。结果很快查明案情,四个真正的盗贼亦被抓获,斩首示众了。
    孔循坚持聆听死者生前最后的声音,对更好地履行好死刑复核权,切实及时发现和纠正冤假错案,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