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五章: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2022-03-20 08:01:08) 子路曰:"士不能勤苦,不能轻死亡,不能恬贫穷,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廷,七日七夜,哭不绝声,是以存楚。不能勤苦,焉能行此?比干且死,而谏愈忠,伯夷叔齐饿于首阳,而志益彰。不轻死亡,焉能行此?曾子褐衣縕绪未尝完也,粝米之食未尝饱也,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焉能行此?夫士欲立身行道,无顾难易,然后能行之,欲行义(白?)徇名(舍身以求名。徇,通'殉'。),无顾利害,然后能行之。诗曰:"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非良笃修身行之君子,其孰能与之哉?(子路说:"士人不能勤劳吃苦,不能不惧死亡,不能安于贫穷,却说我能行侠仗义,我不相信。从前申包胥站立在秦国的朝廷上,七天七夜,哭声不绝,这样才(搬来救兵)保存了楚国。不能勤劳吃苦,怎么能做到这些?比干快要被处死,而劝谏越发忠烈,伯夷叔齐在首阳山忍饥挨饿,而他们的意志愈加彰显。不能不惧死亡,怎么能做到这些?曾子破衣烂衫总是衣不蔽体,粗粝的饮食总是填不饱肚子,但是只要道义不相合就辞去上卿的职位。如果不是安于贫穷,怎么能做到这些?士人要想安身立命践行道义,就要不计得失,然后才能去做,要想践行道义显扬声名,就要无视利害,然后才能去做。《诗经》说:"彼己之子,硕大且笃。(那个人,正大光明笃实敦厚)"不是非常笃定去修养行操的君子,谁又能做到这些呢?)
前一篇:明·陆灼《艾子后语》:食客
后一篇:齐桓公好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