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谭概·谬误部第五》序
(2022-03-20 06:15:22) 子犹曰:谬误原无定名,譬之郑人争年,后息者胜耳。喙长三尺,则“枕流嗽石”,语自不错。若论灾发妖兴,贼民横路,即太极之生天、生地、生人,亦是第一误事,将谁使正之?齐有人,命其狗为“富”,命其子为“乐”。方祭,狗入于室,叱之曰:“富出!”其子死,哭曰;“乐乎!乐乎!”人以为误也,而孰知其非误也,然而不可谓非误也。夫不误犹误,何况真误?集《谬误》第五。(谬误者,荒谬错误也。子犹曰:什么是“谬误”,一般不太容易说清楚;这就好比那两个争论谁年纪大的郑国人,结果只能让最后住嘴的人取胜。从前的诗人们爱用“枕石漱流”来形容隐士栖居山野、放浪林泉的自在生活,其实说不通。一个人躺在山泉边,头枕着一块石头,那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面,除非他“喙长三尺”。如果再说到天灾发生、妖孽兴起、匪盗公然横行,那么连太极(万物的本源)生天、生地、生人也是错误的了,而且是无法改正的最大的错误。有一个齐国人给他的狗起名叫“富”,给他的儿子起名叫“乐”。想起狗来,就“富”啊“富”的叫着;见到儿子,就“乐”
啊“乐”的亲着。多吉祥啊!可是年三十的,他正在祭祀祈福,狗突然闯了进来;他忍不住大声呵斥:“富,滚出去!”他儿子不幸夭折,人们听他不停的呼喊“乐啊!乐啊!我的乐乐啊!”都以为他因受刺激而神经了,然而实际上他并没有说错。又然而,虽然在他自己听来并没有说错,但是在众人听来他的确是说错了。不误犹误,何况真误?)
释义:
1.喙[huì]:嘴,特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2.枕流漱石:旧时指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