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一篇·告子章句上》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2022-03-12 06:24:56)有天爵,才有人爵
原文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ji),养其樲(èr)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说:“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都是处处爱护的。处处都爱护,则处处都是有保养的,没有哪一寸皮肤不爱护,所以也没有哪一寸皮肤不受到保养。看他保养得好不好,难道有别的办法吗?自己饮食也就是了。人的身体中有贵贱之分,有小大之分。不要以小的去损害大的,不要以贱的去损害贵重的。保养着眼于小处就是小人,保养着眼于大处就是大人。如今有个园艺师,不去爱护梧桐树和檟树,而去爱护保养酸枣树和荆棘,这个人就是很贱的园艺师。养护一根指头,却失去了肩背还不知道,这就是一个昏乱糊涂的人。只讲究吃喝的人,人们都鄙贱他,因为他贪小而失大。口腹的满足难道仅仅是为了一小块地方吗?”)
注释
1.场师:古代的园艺师。2.梧檟(jia假):果木名,梧桐树和山楸树,两者皆良木,所以并称,比喻良才。3.樲(er二)棘:果木名,即酸枣和荆棘,两者皆无用之木,所以并称,比喻贱才。4.狼疾:又称为狼藉,比喻为昏乱糊涂之人。
华杉详解
孟子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哪一部分都爱护。都爱护,便都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的,也就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保养的。考察他保养得好不好,难道还有别的方法吗?就是看他重视哪一部分而已。身体有重要的部分,也有次要的部分;有小的部分,也有大的部分。不要因为小的部分,损害大的部分;不要因为不重要的部分,损害重要的部分。保养小的部分,就是小人;保养大的部分,就是君子。
比如一个园丁,如果他放弃了梧桐和槚树,而去培养那些酸枣和荆棘,那他一定不是好园丁。如果一个人,只保养他一根手指,而失去了肩膀脊背,自己却还不知道,那他就是一个糊涂透顶的人。
只是讲究吃喝的人,大家都看不起他,因为他专养饮食的小体,而放弃了心志之大体。如果讲究吃喝的人不影响心志的培养,那么口腹之欲难道只是为了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饮食关乎生命,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当然不只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生死攸关的大事。但为什么要轻贱饮食之人呢?是因为他沉迷于美食而妨碍了心志的培养。朱熹在讲到他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时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解析
那失去了的“大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呢?孟子在这里没有明说。不过,从他在其它地方所说的来看,我们知道,那就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滕文公上》)的“教”,也就是孔子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的“用心”。也就是说,这里所说的“饮食之人”就是“近于禽兽”的人了。
赵歧注《孟子》说:“只晓得吃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们鄙视;是因为他保养口腹而失去道德。如果他不失道德,保养口腹也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一个人吃喝不仅仅是为了长一身细皮肥肉,也是为了培养仁义道德啊!”
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对于“细皮”的护养已到了登峰造的地步,不仅自己全心护养,而且还求助于美容师和不断“新登场”的千奇百怪的美容护肤霜。
对“细皮”的追求已如此,而肥肉却是谁也不愿意长的了。可是,既不愿意长肥肉,又舍不得口腹之乐,于是便有减肥精减肥茶减肥霜减肥操大行其道了。这才真正是“难矣哉!”
与其减肥,不如“养大”,不如有所“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