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八佾篇第三:管仲之器小哉!

(2021-02-13 05:47:06)
【原文】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知礼,孰不知礼?”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华的公馆(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手下的人从不兼职,怎么能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口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得很呀!”有人便问:“他是不是很节俭呢?”孔子道:“他收取了人民的大量市租,他手下的人员,[一人一职]从不兼差,如何能说是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他懂得礼节么?”孔子又道:“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氏也立了个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氏也有这样的设备。假若说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钱穆先生试译:先生说:“管仲的器量真小呀!”或人说:“管仲生活得很俭吗?”先生道:“管仲有三处家,各处各项职事,都设有专人,不兼摄,哪好算俭?”或人说:“那么管子知礼吗?”先生说:“国君在大门外有屏,管仲家大门外也有屏。国君宴会,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几,管仲宴客也有那样的土几。若说管仲知礼,谁不知礼呀?”)
【注释】
 管仲:名夷吾,齐桓公时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三归:三处豪华的公馆。摄.兼任。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囗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反坫(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而,假设连词,假如,假若。
【华杉笔记】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孔子说,管子器局小!
   这一句话,似乎就是孔子给管子盖棺定论了——器局小!那么是不是孔子对管子持否定态度呢?
   不是的。他还评论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人民到今天还受着管仲的恩德所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成了野蛮人也。
   被发左衽,是披头散发,衣襟向左,是蛮夷。华夏文明人是束发右衽,头发束起来,衣襟向右。今天咱们去日本旅游,穿和服,人家教我们哪边在上,哪边再下,那不是日本规矩,是咱们中国人三千年的老规矩。
   所以孔子是非常赞叹管子,也可以说非常羡慕管子,因为管子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执政治国平天下的机会,而且管子做出了大功业。但是——管子的器局还是不够大啊!
   跟谁比不够大呢?跟周公比,不够大。
   管子的器局是什么呢?是搞经济。管子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伟大的宰相,富国、足民、强兵,他都做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就管子说的。
   管子之伟大,在于他爱人民,让大家都过好日子。他不像法家,把人民当畜生驱使,要国富民穷,要人民穷,以便于驱使,搞“先军政治”。
   管子是让全国人人富足,对外也不动刀兵,打贸易战。这才干,别说孔子,到今天中国还没有出过一个超过他的宰相。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管子早就洞若观火,而且做到了。
   那管子为什么器局不够大呢,因为他只有大经济战略,没有大政治理论,所以他的事业止步于此,没有“为天下开太平”,开创新的政治伦理和礼制。这是孔子想做的,也是他认为管子那么智慧,又有那么好的机会,打下那么好基础,却在器局上差了那么一点,可惜!可惜呀!
   “管仲之器小哉!”孔子说这话,是为管子一跺脚;也是为中华民族一惋惜;也是为自己一感叹——我没有他那机会啊!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有同学听到孔子的议论,就问:“管仲节俭吗?”
   孔子发感叹的对象不对,没有谈话对手,这个“或曰”的“或”,名字都没留下,估计属于差生,他这个问题也太愚蠢。他把器小理解成小器,问老师是不是说管子很小器,不舍得花钱。
   为什么说这问题愚蠢呢,因为管仲是有名的穷奢极侈,是奢侈的祖师爷,而且从理论上主张奢侈。在《管子》的书里,专门有一篇《侈靡》,就是管子的奢侈理论。管子说,富人一定要奢侈,富人奢侈,穷人才能赚钱嘛!财富就重新分配了。所以他提出了著名的“雕柴画卵论”,说那富人家烧柴,最好雕上花再烧,富人家煮鸡蛋,最好画上彩绘再煮。这样穷人就可以来雕柴画卵挣钱嘛!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管子早就明白,而且用这办法干了好多大事。
   所以这位同学问管子是不是节俭,问得荒唐。
   孔子知道他没听懂,也听不懂,就还是回答他的问题算了:“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管子筑三归之台,三处游观的豪宅大院。官事不摄,多设官属,每人只管一件事,没有兼摄的。或者说这三归的管理服务人员都各有专职,是不动的,不是一伙人,他走到哪儿,服务跟到哪儿。所以这管子的奢靡,他怎么是俭朴呢?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另一位同学问,那管子知礼吗?
   这也是问非所论。不过孔子还是就问而答:
   国君的院子修照壁,管仲也修照壁,这是僭越。诸侯宴会献酬有反坫(dian),这是国君放酒器的专用设备,管仲也用,还是僭越。如果说管仲知礼,谁不知礼?
   管仲是不太管这些,他是治国理财的高手,治国就像开公司,不仅通过税收政策和拉动内需搞活民营企业,而且大搞央企,垄断盐铁。他还干了一件事,就是开国营妓院,也是央企。所以历代妓院都奉管子为开业宗师。
   孔子论管子,这一回没人递上对的问题,所以没论透。《论语》后面还有管子之论。
   写这一节时,我正在新加坡,新加坡就是当代管子。新加坡的治国思想,讲“牧民”,这词就是管子说的。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我看也可称为新加坡共和国有限公司,一切围绕怎么做生意,富国足民。新加坡之器,就跟管子一模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