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述而篇第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20-09-03 07:06:24)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
 艺:指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解读】
这一章讲述的是孔子教导弟子进德修业的秩序和方法,层次分明,像一个教学大纲。《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是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优游其中,如同鱼儿自在游于水中一般。也就是通过熟练掌握技艺而获得自由和愉快。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华杉笔记】
 我们现在要求人,理想中的人,叫德才兼备,两条。孔子讲的呢,是道、德、仁、才兼备,四条。  
【学习笔记】  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要求。我们现在要求人,理想中的人,叫德才兼备,两条。孔子讲的呢,是道、德、仁、才兼备,四条。 志于道,是有志于大道。儒家讲学习进步也好,做人做事也好,首先是立志,志有定向。没有志,就不能开始。 《大学》里讲“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最后才是虑而后能有所得,才有收获。前面知止,就是知道自己是干啥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人,知道自己要去哪,这个明确了,才能定,就是志有定向,方向明确,才能开始起步,否则就是盲目,仓惶。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有使命感。小人为利益驱动,君子为使命驱使,有志向,有使命,就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没志向,没使命,就成天都在找“下一个风口”。 这是志于道,先问问我的志向是什么,我要为社会实现什么,留下什么。各种焦虑不安,根源都是没志向。有志向,就止定静安虑得了。  据于德。 据,依据,凭据,根据。根据德的标准来行事。 郑玄注解为三德:至德、敏德、孝德。至德,是中和之德,致中和,包容万物,厚德载物,这是最大的至德。敏德,敏于行的敏,仁义顺时,有仁有意,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不死板。孝德,尊祖爱亲,首先是对自己家里人好,由内而外,由近及远。 这个据于德,今天社会普遍的,是对别人据于德,把那道德标准无限拔高,去要求别人,打击别人。对自己呢,不太注意,天生认为“缺德”那都是说别人,不知道自己缺德。 德,咱们人人都缺。不要去要求别人,也不必把自己拔得太高,成了道学先生。荣格说:“道德信条总是假装精确地知道何为善恶的样子,但我们一旦知道这种基础是何等的不确定,伦理上的决定,就变成一种主观、创造性的行为了。” 在德的标准上,我们一定要先主观,再客观。凡要求别人的,客观的,先要求自己,主观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认真想想自己能做到的标准和范围,把这个要求自己的标准确定下来,按这个范围去据于德,就比较据得住,这就是你的“道德根据地”。  依于仁。 依,依从,依靠,始终一颗仁心,不离开仁。仁,爱人悯物,对他人有关爱之心,时时事事替他人着想;对其他生命、物件,也有一颗仁心,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男生上厕所小便上前一步,不伤害小动物,这都是仁。城市规划设计能给小动物留出栖息地和生态走廊,遵从“物种间礼仪”,这也是仁。  游于艺。 艺,原意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儒家要求必备的技艺。今天的职业社会,就各有各的技艺。这里的游,一般接着游憩,闲暇无事之时,以六艺为乐,陶冶情操的意思。 不过我觉得,也可体会为游刃有余的游,就是你有一技之长,有自己游刃有余的技艺。虽然孔子说君子不器,但我们不是都被训练成统治者,还是要器,要成大器,公司的大器,国之大器,这算我对游于艺的“重新发明”吧!  能有志于道,有使命感;对自己有道德标准要求;有仁心,能爱人悯物;有一技之长,能贡献于社会,自立自强;这四条,就是做人做事的标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