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石公《素书》第六章遵义章:既用不任者疏。(管仲害霸论)

(2020-04-13 06:57:21)
原典
    既用不任者疏。
    注释
    注曰:用贤不任,则失士心。此管仲所谓:“害霸也。”
    王氏曰:“用人辅国行政,必与赏罚、威权;有职无权,不能立功、行政。用而不任,难以掌法、施行;事不能行,言不能进,自然上下相疏。”
    解释
    对于有才能、有本事的人,如果只是羡慕他的才学,了官位却不放权,他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不能建功立业。
    被任命的人便会寒心,对上司也将敬而远之,使得上下疏离。
    管仲所说的于霸业有害的策略,就是这个意思。
举例
    汉朝末年,刘备去投靠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待以上宾之礼,给了他不少兵马,让他驻扎在新野。当时正赶上曹操派兵进攻新野,刘备打败了曹兵,声誉日隆,四方豪杰归附刘备的很多。这样一来,刘表开始怀疑刘备有野心,悄悄地防备他了。不久,曹操出兵讨伐北方的乌丸,刘备劝刘表乘机袭击许昌,但刘表拒绝了。在曹操打败了乌丸之后,挥军就灭了刘表。

    汉末时的公孙瓒打仗英勇,有名声。他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赵云带着部属和家丁来投奔他。公孙瓒表面上很高兴,但却不敢委以重任,赵云很失望,就趁给哥哥奔丧的机会告辞回去了。后来,赵云投靠刘备,刘备放手用他,终成蜀汉的名将。
害  霸(刘向《说苑》卷八)
原文: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爵腐于酒,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曰:“善。”
齐桓公问管仲:“我想每天肉林酒池地度过,这对于我完成霸业有害吗?”(老板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故问)管仲回答:“这倒不是什么急于办的事,但也到不至于对完成霸业有什么影响”(打工仔委婉回答)齐桓公又问:“那什么才是有害霸业的事情?”管仲说:“不能发现人才有害于霸业;发现人才不能使用人才有害于霸业;使用人才不能重用人才有害于霸业;重用人才又不能信任人才有害于霸业;信任人才又听信小人的谗言有害于霸业”齐桓公说:“说得好”。
“桓公问于管仲曰: 吾欲使爵腐于酒,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欲”就是想,“爵”是酒杯,“爵腐于酒”应作“酒腐于爵”。为什么不改?因为原文是这样写。古代学者们会在后面注解,而不会轻易改原文,因为怕开了这个头,后面的人乱改。齐桓公很有意思,他这句话就代表他比较奢侈,他想让酒放久了在酒杯里坏了,肉在肉板上腐烂了。“俎”是指切菜、切肉的板子。这样的奢侈会不会有害于霸业?齐桓公把自己的缺点讲出来。“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这不是一个高贵的人应该做的事,但是这么做了,也无害于霸业,因为霸业的关键还不在这里。“桓公曰:何如而害霸?”那哪些行为才是真的对霸业有害?“管仲对曰”,管仲接着说,“不知贤,害霸”,不知道贤德之人,没有办法成就功业。“知而不用”,知道他是贤才而不用他,“害霸”;“用而不任”,用了之后,又不能让他承担重任,“害霸”。“任而不信”,承担了重任,你还怀疑他,不信任他,“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你信任他,却安排一些小人、没有远见的人给他碍手碍脚,干扰他,“害霸”。“桓公曰:善。”所以从这段话,“尊贤”容不容易?尊贤不是说知道他是贤德,他就能为整个团体国家做事,要知贤,还要能用,而且用还要委以重任。任了之后,还要信任,还不能派搞不清楚状况的人干扰他,这样做才是真正尊重贤德之人。所以“尊贤”,不是口头上说说,不是做样子的,要具体落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