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去了哪里——读《卡夫卡小说全集1》

(2022-07-11 19:39:16)
分类: 读后感

他去了哪里——读《卡夫卡小说全集1》

他去了哪里

     ——读《卡夫卡小说全集1

/马俊茹

中午我读完了《失踪的人》,里面有许多谜团缠绕着我。

卡尔被迫给德拉马舍和布鲁纳尔达当佣人。和罗宾逊相比,卡尔是一个有头脑、手脚勤快的人。第一次弄早点时他就显露出这一点。他把别的房客吃剩的食物要来,将盘子擦干净,刀叉洗干净,面包切去吃过的痕迹,牛奶倒在一起,看起来好多了。他的早点也赢来布鲁纳尔达一把饼干的奖赏。

在西方饭店里,由于醉醺醺的罗宾逊的到来卡尔被解雇了,他还受到警察的追捕。当罗宾逊告诉他事情的原委他也没有记恨罗宾逊,还想着整理好屋子给罗宾逊放一张床让他可以天天休养。

卡尔在饭店里做电梯工的时候,多次谢绝厨房总管为他申请一间单人房间的好意,而是执意住进四十多人的集体宿舍,忍受着烟熏和各种嘈杂。但他忍受着痛苦却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特雷泽去城里办事。他也替别的电梯工看守电梯,却从不抱怨。他把电梯房擦得锃亮,没人可比。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有三次是晚上六点下班,有三次是凌晨六点下班。他晚上会抓紧时间学商务写作业,让特蕾泽给他批改。卡尔的生活忙而充实着。谁知特蕾泽一再要他发誓不再理的罗宾逊一来,他还是忍不住帮助了他。卡尔的善良再次被这两个无赖利用。

卡尔是个不甘堕落的人,他年轻有朝气,梦想着从最底层干起,一点点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爬上去。他正直,有同情心。在他认识那两个无赖的时候,他出钱帮他们买吃食。可那两个人乘他去给他们买饭的时候偷翻他的箱子,并且在弄丢了卡尔父母的照片时还不以为然嘲笑卡尔没钱。

当初卡尔是被父母打发上纽约离开的欧洲。在船上他遇到当参议院议员的舅舅,舅舅带他回家给予了他上等生活。在一次他执意赴一场乡村别墅之约时舅舅借故抛弃了他。他走上了漂泊的生涯。

好心的厨房总管留下了他,他本想在这里大干一场,谁知刚两个多月竟弄到丢了工作。

他失踪了吗?他去了哪里?卡夫卡的文字就像一幕幕真实发生的经历一样,就算真实发生的也写不这么真实。这部小说吸引着我欲罢不能,头一次,我到了难以放下的地步。

以前我看过卡夫卡,没看几行就看不下去了。也跟儿子看过由他的小说改编的黑白电影《城堡》但没看懂。我以为无缘卡夫卡了,谁知一看这部竟不可自拔。这部小说没有写完,后面有一些断章残篇。卡尔怎么离开的德拉马舍他们?他又是怎样来到戏院招聘工作的这里?他和当年的电梯工乘坐火车去了哪里?这成了永远的不解之谜。

下一部《审判》如何呢?

一天早上,两个看守过来宣布K先生被逮捕了。K一边工作着一边要参加他的案子的审理。初审时K看到了法院的荒唐,无论是办公地点的滑稽可笑还是审理时法官们的装腔作势,K义正词严地大声斥责了法庭的荒诞。接下来的日子,K逐渐裹挟进这个荒唐案子的纠结中。他作为银行襄理,有很好的待遇,可是他却要亲自参与自己的案子,他要为自己写辩护词,因为从上到下整个的机构都是互相勾结贿赂的。法官,律师,听差,看守,鞭手,层层欺诈互相搪塞。貌似公正的法庭其实是荒谬的,看似有罪的K先生却是再正常不过的。

卡夫卡写得不露声色,像一个躲藏在幕后的法官。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的区别吧。艺术的真实要求虚构得如同真实的;生活的真实要求真实的如同虚构的。虚虚实实,才饶有趣味。

看电影《审判》时,虽然情节完全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可是没有文字的解说我不明白那一个个黑衣人的身份和他们不明就里的举动。比如k无意中发现一个储物间里鞭手在惩罚两个看守,只因k先生在法庭上说出那天早晨他被捕时的真相,其中提到两个看守吃掉k的早餐,还假惺惺问k先生用不用他们去对面为他买咖啡和早点。两个看守于是被责令脱光衣服接受皮鞭抽打。K想解救两个看守,并解释说他的本意没想让他们两个受惩罚,提出用重金来为他俩赎罪。可鞭手拒绝受贿。

天阴沉沉的,空气有说不出的冷意。读这本书的感受也是这样充满压抑。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罩在k的头上,k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由开始的挣扎反抗到最后的死亡,扼杀他的是怎样的生存之境啊。

从上到下的荒唐,整个机构在慢慢变成一台吞噬个体的机器。个体该怎样活着才能成为漏网之鱼?

约瑟夫.K先生年轻有为,曾是整个家族的骄傲。可由于他莫名其妙被逮捕,他为此卷进与法院有关的一系列的瓜葛里,他的所谓的案子搅得他无法工作和生活,可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像教堂神甫给他讲的法的门前的故事一样,那个乡下人在门前徘徊一生,守门人不让他进,他快要死去时守门人才告诉他这道门只是为他而设,现在他死了,他要关上门了。这个故事隐喻了K先生一直在法的大门之外,他的反抗没有成功,最后糊里糊涂死去。真理和他仅一步之遥,但他却没有冲破阻力发现它。这部小说的色调是黑色的。

读完这本卡夫卡的小说,感觉没有想象得那么抽象难懂没卡住,相反他的逻辑性非常强,严丝合缝细致入微,让你不得不惊叹他那缜密的思维,他不愧为法学博士啊。

静下心来,读读卡夫卡或许会让你活得有些想法,学会在荒诞的表象之下去思考一下问题的本质。卡夫卡《审判》和加缪的《局外人》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正常人不明不白地被处死了,理由却是莫须有的荒谬。这是谁之过?小说的深意也在于此吧。

 

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光明南里增六楼312  马俊茹

邮政编码:063000

联系电话:13513254945

开户行名称:

交通银行唐山分行理工支行        

行号301124001215

(建行卡号   6210810180000951847

开户行名称: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光明路支行

行号 105124000247 

202275日《唐山劳动日报》副刊.悦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笑姥姥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